“良誉,你还年轻,做这些事情磨磨性子总是好的。我这也是为了你好,省得你日后升任修撰入大内轮值时做事不细心,触怒陛下圣威,到时候可就不好看了。”
贾璋和吴庭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安慰王良誉,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家里的厨子做些陕西的家常菜送到翰林院来分给王良誉一起吃,也好让他心情变好一点。
叶荆和郭子守也会跟着贾璋他们一起吃饭,这两人都考进了庶常馆,如今正在庶常馆上课。而赵家萍和范孟起两个人直接选官了。
赵家萍本人没有什么入主中枢的心愿,父亲也是科道言官,因此他也没参加馆选,直接选了刑科给事中,去做风宪官了。
而范孟起选择去地方做知县。
京城居大不易,他殿试的排名也只是二甲吊车尾。比起在京中苦熬,还是去地方更得他心意。
他也不怕自己熬不出头,殿试结束后他就去叶家拜了码头,不怕没有靠山,更不怕别人会吞了他的政绩。
贾璋在翰林院里除了修史外,还操心着迎春的婚事。
京中女子大多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出嫁,二妹妹迎春今年也十六岁了,此时给迎春定亲正是合宜的时候。
其实在迎春及笄后,贾母就经常带着迎春参加外面的宴会。
一来二去之下,也有不少夫人在宴会上看上了迎春。
毕竟迎春本人温婉安静,又是贾璋的妹妹,把她娶回家做儿媳妇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贾璋听到那些夫人提出来的人选就想摇头。
迎春是庶女,所以那些勋贵太太拿出来与迎春联姻的子弟不是庶子就是纨绔子弟。
贾璋实在是看不上那些人,他敢说,京中勋贵人家的庶子十个有八个是贾环那样被嫡母打压着长大的。
这些子弟不是被养废了,就是心机深沉得厉害,迎春嫁给他们还不得被欺负死?
所以贾璋有意在同年里给迎春挑上一位夫婿,对方最好出身于没有靠山的富裕人家,这样迎春可以过得舒服,他也能靠联姻得到一位比较可靠的政治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