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服上面,绣着大幅的喜鹊梅花。
明明是喜气洋洋的衣裳,穿在他们两个身上,却透露出一股仙气儿出来。
远远瞧着,他们竟像一对误入凡间的神仙眷侣。
或许,晏殊词中的闻琴解佩神仙侣,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夫妻罢。
第218章 海运大行金米农书,泽披天下而立尚书
绍治十年春, 津海海港正式落地。
参与修建海港的役夫们领走了朝廷分发的赏银,喜笑颜开地回家了。
至于茜香劳工们,他们自然是没有赏银的。
不过, 贾璋命人给他们送去了一顿好饭。
对于这些俘虏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犒赏了。
在为海港剪彩后, 贾璋他们这些津海官员目送水师远行试航。
战船驶出港口入海后, 便次第分为两支船队, 一支往北、一支往南,背道而驰,试航而去!
在十余天后, 两支试航船队全都平安归来。
贾璋、姚云起等人表彰、犒劳过主持试航的提调官与武官后, 一齐提笔, 写下了报喜折子,命人八百里加急槛送京师。
这样的好消息, 他们当然要让绍治帝和内阁早点知道, 好讨个头彩!
绍治帝与内阁诸位阁老收到津海来信后, 心情都变得很愉悦。
大盛地处中原,北有鞑靼、瓦剌,西有吐蕃,东有柔然、高丽、扶桑,东南方向还有一大堆小国, 四周都有需要防备的蛮夷国度。
所以,朝廷九边, 都设有严密防线,防备贼寇侵袭。
而这些防线, 全都被设立在土地贫瘠、产粮不多的地区。
卫所屯田所得,根本不够官兵日常食用。
这就意味着, 朝廷每年都要往九边防线输送大量粮草供给官兵。
正因如此,朝廷的漕运压力始终都居高不下。
尤其是在战争期间,若只靠大运河的运输能力,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前线的粮草需求。
所以,一旦发生战争,朝廷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靠骡马运输军粮。
进而避免前线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大盛都不能因为军粮供给不足而战败吧?
这简直就是贻笑大方嘛!
可问题在于,用役夫、骡马运送军粮,对丁口和国库都很不友好。
所以,只要一发生战争,一运送军粮,皇帝和阁老们就有头疼的地方了。
不过,运送军粮一事,在漕运之事上还不算最大的麻烦。
真正让人头疼无比的大麻烦,还是大运河的淤堵问题。
每当黄河、淮河泛滥成灾的时候,大运河就会因为黄淮泛滥,出现河水倒灌、河道淤积等情况。
一旦大运河出现河水倒灌、河道淤积等情况,载重超过两百石的船只就无法从运河航道通行,运输军、民两用的物资了。
而这,就是传说中的漕运停摆。
军粮运输一事,只要多耗费些人力、物力进行陆上运输,就能缓解运河漕运的压力。
虽然银子花得像流水,不论是皇帝还是内阁,见了都头疼,但问题总是能解决的。
可漕运停摆与黄淮问题息息相关,并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事情。
这样的大麻烦,又怎能让人不头疼、不忧虑呢?
而津海海港的建成与海航航道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这个大麻烦。
有了海运,日后运河淤塞时,朝廷就可以用海船运输粮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