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红楼]贾璋传 第26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看在你的孝心上,我也得满饮一盏,受了你的心意……”
在杨宗祯品鉴西湖龙井茶时,花厅内,有些客人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贾茂行一开始给元辅倒的酒水就是老君眉,而不是惠泉酒。
所以,这件事情到底是元辅、杨叔玉他们以前分享给贾茂行的,还是叶士高提前提醒过贾茂行的?
不过,不论如何,他们都能从这件事情中,瞥见到贾茂行做事的细致与妥帖。
怪不得人家官做的那么大呢!
说句大不敬的话,他们若是陛下、若是元辅,他们同样会喜欢贾茂行这样贴心能干的下属的。
这些普通官僚的心境,暂不细表。
只说小松径街杨府大花厅内,青铜仙鹤香炉香气袅袅,鎏金白玉宫灯明明如昼。
乐师们演奏着琴瑟箜篌、琵琶筚篥。
歌女们吟唱着郑风周颂、苏州小调。
红线毯被提前铺好,逶迤至花厅大门;铜风铃被东风摇动,发出叮当脆响。
看着这一切,贾璋不禁在心中感叹,师祖的品味果然雅致清逸,远超寻常人等。
不过,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毕竟,师祖他老人家不仅仅只是当朝首辅,还是嘉明三子之一、实学大家兼汉唐派领袖。
这样的经学大家、才子名流,品味高雅超凡些,本来也是一件应当应分的事情。
依次给杨宗祯、叶士高、沈四象敬过酒后,贾璋胡乱琢磨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一边跟过来向他敬酒、庆贺他升迁的杨门门人喝酒碰杯、应酬交际。
在这些仪礼全部结束后,众人才开始传花行令为乐。
屋内的气氛,也渐渐热烈起来。
至于贾璋,他并没有参与到这些游戏当中。
他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俯身倾耳,倾听杨宗祯像说闲话般与他讲述的京中局势。
温声奏对,回答杨宗祯问的有关津海行省的问题,给杨宗祯讲述津海地区的风土人情。
待到笙歌初停、灯火阑珊之时,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之刻,杨宗祯就让众人全都散了,各自回家去。
在杨宗祯发话后,众人纷纷告辞归家。
还有几个醉得过于厉害的人,他们几个,全都被杨叔玉搀进杨家客居休息去了。
而贾璋他却被杨宗祯留下来。
他带着贾璋走进了自己的小书房,然后靠到了窗边摆着的,铺着狐狸毛皮的摇椅上面,对贾璋慢悠悠地道:“你很聪明,也很能干,怎么应对陛下,怎么处理公务,你都很擅长。”
“所以,这些事情,并不用我教你。”
“我叫你过来,是要叮嘱你离三皇子远一点。”
“周贵妃母族势力强,三皇子擅长读书,陛下颇为宠爱这对母子。而这,也让朝中某些人蠢蠢欲动,妄图站到三皇子那边,想要烧一烧冷灶。”
“但我冷眼看着,陛下绝无动摇国本之意。若太子殿下地位不稳固,他又怎能住进玉熙宫?”
“我心里想着,咱们这一派的势力已经不小了。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再一次搅合到那些事情里面去,更不用弄险了。”
“我知道,以你的聪明,你是不会站队夺嫡,重蹈你祖上的覆辙的。”
“但是,我还是要叮嘱你离三皇子远一点。我不是怕你站队,而是怕你被他赖上,从而有了瓜田李下之嫌猜。”
贾璋听完杨宗祯的叮嘱后,把自己倒好的茶水放到杨宗祯身侧的紫檀小几上,然后坐到杨宗祯身边,点头道:“我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的。”
“师祖,您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多加小心、远离三皇子的。”
“凭心而论,徒孙并不是无党无私之人。但陛下依旧愿意给予徒孙信任,就是因为徒孙心里只有他一片天空。”
“我心里明白这一点,又怎会愚蠢到自毁长城呢?”
更何况,若是和三皇子走得近了,然后又被太子殿下看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又会怎样想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