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中世纪女领主 第1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样看来,下半年的集市比上半年的接的更紧呢。
“拉尼集市可以,集市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凑足这笔款子了……如果佩巴蒂公司连这样的能力都没有,那就不值得合作了。”伯爵当然是觉得越早拿到钱越好。
虽然以佩巴蒂公司的信誉,还有伯爵的权威,这笔钱到了特鲁瓦热集市肯定会到账。但谁会不希望落袋为安呢?而且就算不提钱未到手前总是存在的风险,提前占有一笔款子本身就是有利可图的!
路易莎和伯爵谈完了‘收账’的事,正好马里奥神甫来找伯爵,路易莎也就很有眼力见地告辞离开了——因为不喜欢冬天格外阴暗的城堡房间,她干脆来到外面的堡场,这时看到取冰队回来了。
说起来,也是路易莎的原因,才组织起了取冰队。
回到布鲁多的第一年,夏天虽然不算很热,但路易莎还是想吃一口冰的。
其实过去在丰特罗修女院时也想过,只是当时没办法为了吃一口冷饮就大动干戈……但现在她都是布鲁多继承人了,地位稳固,一点想法变成现实就不算什么了。
想要吃冰,第一步就是挖‘冰井’。其实深一些的地窖也可以,无论古代华夏,还是古代西方,其实都有藏冰于地窖的做法。不过地窖不够阴凉,保温作用也因为空间太大不怎么好,所以损耗率很高。基本上前一年冬天窖藏的冰块,第二年夏天就只有三分之一了。
相比之下,挖一个个足够深的‘冰井’,损耗率会低很多。
之前雷欧大师明明不缺人,还能雇一个会挖井的南方工匠,就是因为路易莎让他在堡场中阴凉的区域挖冰井。
不同于水井,冰井可不需要找水眼,难度低了一些。但要保证挖的井足够阔、足够深,还不塌,这也是需要技术的。
此时地中海沿岸,因为罗马‘遗产’,挖水井就很常见,甚至还会修喷泉供水。而其他很多地方,不少技术都倒退,甚至失传了,所以会出现连一口干净的水井也很难得的境况。
当然,特鲁瓦宫作为大贵族的城堡,这里本身是有比较好的水井的(路易莎马上要搬进去的塔楼前面就有一口水井)。日常用水除了蓄水池接的雨水、取的河水,也有井水……考虑到此时的用水安全很难保证,路易莎基本是只用新鲜井水的。
第35章 穿越中世纪035
刻板印象中, 西方古代夏天是不用冰,也不会用冰的。
这一方面是对西方古代民生水平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天也不怎么热,没必要用冰——即使是现代,西方很多国家,家用空调也不普及, 就是因为气候不同。
但实际并不是那样,哪怕是就气候论气候, 西方也不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中一大圈的的地中海气候, 特征就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呢!
所以事实上,从古罗马起,西方就会在夏季用冰了。当时的贵族甚至将夏天的冰块作为一种特殊的礼物,彼此之间互相赠送。
据说最初是夏天从高山山顶采来冰雪,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山都足够高, 山巅有终年不化的冰雪,夏天还能去采。就算有,夏天要用的时候就得去采一次,成本也高的让人流泪。所以很快人们也像华夏古人一样学会了藏冰,只不过不是藏在冰窖里,而是在条件特别好的山洞。
山洞气温低,是天然的冰窖,还省了挖地窖的工, 所以当时很快流行了起来。不过这样私家用冰还是不够方便,最后在家里挖地窖藏冰,也很自然地被‘发明’了。
之后发生的事就很熟悉了, 罗马倾颓、蛮族入侵、文明劣化、技术退步……很多古罗马有的东西都变得稀有,甚至完全消失。藏冰这件事也一样,一方面是藏冰的技术变得少有人知,另一方面,就算是贵族也没多少人还具备那个财力。
这很正常,即便是华夏,也是宋代以后‘冰’才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虽然这个‘寻常百姓家’,指的也是小富之家。更多的普通人,也就是夏天偶尔在冷饮店吃点儿冰……
原本布鲁多宫廷是没有藏冰的做法的,应该说,此时除了环地中海边缘一圈,其他地区‘藏冰’都绝迹了。这既是因为环地中海边缘一圈,罗马的遗产保留比较多,也是因为夏天炎热干燥的气候让他们对‘冰’更有需求。
要知道,布鲁多捏他自‘法兰西’。而历史上的法兰西,开始食用类似于‘刨冰’之类的冷饮,还是意大利的‘凯瑟琳·德·美第奇’嫁到法兰西王室,这才带来的。可想而知,此前夏天的冰,就算真的有用处(譬如给食物保鲜),也不会出现在贵族眼前。
而贵族统治的时代,不出现在贵族眼前的,就没有多少普及、推动的‘动力’了。
路易莎对藏冰,做法是跳过冰窖,直接在城堡堡场挖冰井。这也算是‘黑科技’了……而挖好了冰井,就要趁着圣诞节前后最冷的这段时间取冰。
取冰的目的地是山中干净的河湖里——特鲁瓦城堡建在山脊,但这座山显然不够高,至少不够叫山巅冰雪终年不化。取冰的话,只能去河湖里取‘现冻’的。而之所以要在山中河湖取,是因为山里水源干净,也是因为山里气温低,能冻出更厚的冰块。
厚一些的冰块化的慢,这样才能坚持到夏天。
华夏历史上,南方地区能藏冰也是很晚的事了,就是因为南方冬天哪怕水能结冻,也冻不厚。为此古人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选择了在薄冰块与薄冰块之间洒盐的方式。这样做的话,两块冰就能凝在一起,一块摞一块,最终也能成厚冰块。
嗯,原理是盐让冰融化(就像撒盐除雪一样),但当盐经水溶解,浓度降低,低温又会使水重新结冻。
“太奢侈了,居然用盐……”
取冰队取来的冰会在城堡进一步加工。在食品储藏室管理人员的监督下,工人先在冰块上擦上一些盐。对于吃盐也很节省的工人来说,这显然是相当不能理解的一幕,就嘀咕了起来。
“但这也很神奇,居然擦上盐粒这些冰块就冻上了!”也有工人不在意这个。
贵族的奢侈又不是第一次见识了(雇佣来的工人,都是平常负责打理城堡园圃的家庭,最容易见识这些),比这奢侈得多的事也经常见呢!相比之下,这些人更不能理解盐能让冰凝结在一起。
从山中河湖里采来的冰块首先被切割,切成5尺*5尺的正方形,然后才会擦盐、堆摞,冻结成5尺*5尺*5尺的立方体——路易莎这是结合了华夏南北的藏冰方式,一方面入山采冰,尽可能采得比较厚、比较干净的冰。另一方面,这样的冰块还是不够厚,所以需要用到南方的办法。
如果可以,她当然也不愿意浪费盐,但冰块厚度不够,损耗太高,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这些冰块,路易莎还让人在特鲁瓦冷集市上采购了比往次更多的盐呢——就像香料一样,盐作为一种必须调料,虽然在后世的刻板印象中极其昂贵,有‘白金’之说,但对贵族它其实相当廉价。
盐只比同等重量的小麦贵一成到两成,而小麦作为谷物,一天的消耗量是多少,盐又是多少?当然,在古代背景下,粮食本来就不是便宜的商品,所以要说盐贵也没问题。只是贵与便宜都是要分情况论的,至少盐对贵族实在不算什么。
“……我听说南方夏天很热,贵族老爷们夏天根本没法不用冰!所以都要用农奴去高山上凿冰藏起来,等到夏天使用,原来就是这样干的啊。这样看起来,咱们以后恐怕会多一样劳役哩……”有人忍不住担心。
“不可能!这可不是惯例的劳役,就算要派工,也得给好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