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能理解,为什么小姐与菲利普王子的婚约还要再等4年才能履行。现在小姐已经‘成熟’了,正是结婚的好时候呢……”路易莎换好卫生巾出来,就听到一个侍女和其他人闲聊,这也没避开她说。
海莲娜见路易莎没有附和这番话的意思,才站出来说:“这正是伯爵大人对小姐的爱护!过早结婚生育,对于女人来说可太难了!”
“这话我可从没听说过,那么多贵族小姐12、3岁就结婚了,还有更早的。嗳!我还听说过一个,一位才七岁的小姐和一位35岁的骑士缔结了婚事,她几乎是被自己的母亲抱在怀里举行的婚礼。”之前说话的侍女有些不服气。
“既然已经来潮,就可以生育了!”
虽然此时官方解释,女性的月经是因为女性‘体寒’(老西医的观念,认为男性具有‘火热的身体’,女性则身体寒冷,以至于文静而脆弱,是一种‘次等身体’。这样的观念,也可以说是非常厌女了),以至于无法像男性那样,通过汗液、混合液排出多余的□□的一种代替。
但是,大家显然也在日积月累中发现了月经和生育之间的联系。没有初潮的女孩,是不可能生育的……而此时的婚姻么,理论上来说,只是为了生育孩子,所以如果不能生育孩子的话,一切就毫无意义了(宗教上认为男女结合这件事本身都是罪过,只是人在离开伊甸园后,已经不能‘单性繁殖’了,为了延续种族,所以大家不得不结合)。
此时有效的结婚年龄,最小是女12岁,男14岁。女方的年龄,基本上就是卡着多数人的初潮时间。
不过规定归规定,一般都是平民晚于这个年龄(男性尤其明显,老夫少妻在此时也被认为是幸福的状态)。
而贵族则常常早于这年龄——贵族婚姻都是家族与家族的利益交换,生育固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但婚事本身就是结盟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政治或经济目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举行婚礼也不奇怪,大不了等孩子长大了再结合就是了。
“如果你没那么固执己见,就会发现,过早生育的女孩比迟一些生育的要更容易难产。我想伯爵也具备这方面的认知,才会这样做。”海莲娜注意到对方还要争辩,摆了摆手:“不管你怎么说,伯爵大人已经决定了,难道你要用你的认知去否定伯爵大人吗?”
不是没法说出更有道理的话,只是对这种认知已经很牢固的,海莲娜知道说了也没用。
巴尔扎克伯爵确实知道,事实上知道迟一些生育对女性生命安全有好处的,并不只他一个。只不过大多数人,尤其是男性贵族并不在意。
而巴尔扎克伯爵在意,也不是因为他观念超前,或者格外爱护女儿。
这只是因为路易莎是他的继承人,她能生下孩子,布鲁多才能继续在他的血脉后代中传承。如果不能,继承权就要转到小女儿伊娃那一系。这种继承人转移的动荡会引起什么波澜先不说,巴尔扎克伯爵只有两个合法女儿,这也让他没法冒险,将女儿当消耗品。
对此路易莎当然是乐见其成的……12、3岁就结婚,并准备生育什么的,想想都头皮发麻。虽然17、8岁结婚也嫌早,但危险性已经比12、3岁降了一大截了!
第36章 穿越中世纪036
圣诞节后, 时间一下过得飞快,新的一年很快就到了四旬期前夕。
十几米长的平坦球道尽头,是摆放好的九个木瓶。在大家的注视下, 路易莎接过了侍从递来的彩色大木球——应该是用一种非常致密的硬木制成,拿在手上就非常压手。
稍作位置调整,路易莎就扔出了球。彩色大木球‘骨碌碌’向前冲去,没有滚歪到两边, 而是非常有力地撞上了木瓶,最后只有最边缘的一个木瓶没有倒下, 其他木瓶哗啦啦倒了个干净。
“是的, 很棒!路易莎郡主,再来一局吧!”布鲁多宫廷里一起玩九柱戏的青年贵族男女纷纷为路易莎叫好。
这既是因为她确实玩儿的好,也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路易莎继承人地位稳固,因此有了宫廷中的核心地位……哪怕她做的不好,也多的是人会去吹捧她。
路易莎笑着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一会儿再来一局的意思。
最近总是下雨, 因此哪怕冬天快要过去了,也没能展开春天该有的户外活动。所以宫廷里的人都变着法子玩室内游戏,以打发时间。这样一来,历史悠久,并且一直广为流行的撞柱游戏自然不会被忽略。
九柱戏就是一种撞柱游戏,嗯,世界各地都独立出现过撞柱游戏。西方古代也一样,而且九柱戏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了。其成型于3、4世纪, 一开始是贵族玩儿的。不过现在的话,算是全民游戏。
在许多游戏里,这也算是少数教会也不会批评的游戏了。
教会原则上是压制享乐的, 游戏当然属于享乐的一种。不过九柱戏在此时本身就是一种宗教仪式,所以教会也没法说——一般是在教堂的走廊里摆放九根柱子,然后用球去击倒。
柱子代表‘魔鬼’(或者说,无形的邪恶力量),用球去击倒,象征的是‘击倒魔鬼’!这算是一种消灾赎罪的仪式……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古代巫术在此时的融合与残留了,是相当典型的‘交感巫术’。
普通民众虽然是通过教堂接触到了九柱戏,但显然没有将其当做严肃的宗教仪式。他们很快接受了九柱戏,将它当成一种游戏,有机会的时候(譬如一些乡村庆典),都会玩这个。
而相较于普通民众,贵族有着优越得多的条件。平整的球道、精美的球柱和滚球,都能常备,九柱戏对他们几乎是日常游戏——其实撞柱游戏在此时,3根柱子到17根柱子都有,不过9根柱子最为普遍,所以才被叫做九柱戏。
路易莎是所有人拥簇的中心,等到再一局九柱戏游戏分出了高低,她也给这种以她为中心的拥簇以‘报答’。
这次玩九柱戏游戏,大家是‘各自为战’,也就是个人计分。输家有一些无伤大雅的惩罚,赢家则有奖励,而奖品都是由路易莎一人出的……算下来,总共有十来个人得到了她慷慨的奖赏。
“来吧,试试运气,每一个格子后都是一件胜者的奖品!”路易莎让人竖起一个架子,架子上是蒙着白纸、分成数格的木框。胜者可以用小弓箭去射,射破白纸就能看到里面一层写的奖品名目了。
得分更高的胜者可以先射箭,此时没被射破的纸框多,随便射都可以,这算是个小优势。
不过后面射箭拿奖品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路易莎是为了增加趣味,而不是吝惜奖品才设置这样获得奖品的。所以射箭的距离非常近,弓也是玩具一样的小弓,丝毫没有难度。
换而言之,除非是菜到了极点,加上运气实在不好,不然是不会拿不到奖品的——如果真的出现了拿不到奖品的意外事件,对大家可能是另一种笑料。
大家也对这样得奖品的方式乐在其中,搞清楚情况后便跃跃欲试起来。
然后就是一件件奖品被开出,从最直接的金杯银盘,到一本祈祷书、一套玉石骰子这样价值相对隐晦的,就没有重复的。
大家都对路易莎的慷慨很捧场,贵族青年们称赞路易莎之余,游吟诗人也记录下了这一幕,准备将其写成诗歌,以后讨好路易莎时吟唱、传播。
这也不是路易莎虚荣、讲排场,应该说,对于此时的领主来说,夸耀财富、慷慨地施舍(主要针对的是同阶层的低级贵族)等,都是应该做的。这有助于铸就他们的好名声,同时还是维持统治的手段之一。
如果是在华夏,除非是五代十国那种混乱的、武夫当国的时代,不然这样的驭下手段是不太合适的。皇帝不差饿兵不错,但如果大家完全是因为金钱这样的直接利益聚拢,那这也谈不到多稳固。因利而聚,一旦遇到危机就会作鸟兽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