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二十年前,慕伯汉地区的一众豪强发明了一种新的权力运作体系,即皇帝不再是‘兵强马壮者居之’——其实一开始,慕伯汉国王这个位置,就不是家族继承制。
这大概是因为慕伯汉地区,各大领主实力比较均衡,大家彼此不能奈何,就只能照着更古老时期的制度搞‘部落选举’。
这都是蛮族时期的记忆了……
但这种部落选举,看似民主,实际还是强者为尊的。大概就是某一时期内,慕伯汉地区某个大领主格外强势,虽然不到压倒其他所有人,真正实现统一的地步,但也能让其他人认老大。这种情况下,高情商是大家民主选举,低情商其实就是被打服了。
可想而知,这样上位的慕伯汉国王兼罗马帝国皇帝(皇帝其实就是当选国王后,再找教皇加冕的一个头衔。毕竟此时的观念里,‘罗马皇帝’不可能是选出来的,得从教皇那里获得法理),实权肯定捏在手里,位置稳稳当当。
之所以说二十年前,慕伯汉地区的诸侯发明了新的权力运作体系,就在于选举居然真的就是选举了。而不是武力上制胜后,走过场一样搞‘选举’……虽然,在这个选举体系下,要竞选成功,靠的也不是能力什么的。
如二十年前那次,选的慕伯汉国王兼罗马皇帝,就是慕伯汉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领主——要知道,慕伯汉地区大小领主300多个,这位在其中实在不出众。刚选出来的时候,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是哪儿来的。
这种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就是实权人物们协商谈判出来的。
教会有三大主教参与,再加上慕伯汉地区旧有的四大领主,七个人组了一个‘选举团’……教会那时候当然不想要强势的慕伯汉国王,之前他们可受够了慕伯汉把手伸到罗兰西的苦!所以四大领主看似最接近国王宝座,实际提名他们做国王,根本不可能成功。
至于四大领主内部,他们也不团结。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磨合’,大家的实力充分匹配,换个说法就是更均衡散装了。要选他们中某个人,其他人不会愿意。而如果要强行推动,也没人有那个实力。
这种情况下,选出一个小领主更像是一种必然。
只不过上位的这位似乎颇有政治智慧,作为一个最‘弱小’,根本没法对领主们发号施令的国王。他倒是凭借着灵活的身段,良好的人缘,以及到底提升不少的政治地位(哪怕这个王位和帝号是象征性的,对一个毫不出彩的小领主也是极大提升),迅速稳定了位置、扩大了家族实力。
虽然还是弱,还是要在位置上小心翼翼。二十年下来,在国内除了那几个大领主,也算是说话有人听了——是的,当初选上去的那位‘慕伯汉国王’,现在还在位呢!今年已经66岁,以此时的普遍寿命,真是长寿呢。
总之,本来慕伯汉地区就比较散装,现在又有一个弱势君主,就更是装都不装了!如果说以前还能说是‘联邦’,现在就只能勉强维持一个‘邦联’体系。除了还存在一个象征性的‘盟主’,各拥有独立统治权的大领主,和其他独立小国的国王也没什么两样。
至于最近慕伯汉和瓦松的战争,并不是慕伯汉皇帝和瓦松王室爆发冲突,而是瓦松王室和洛塔林吉亚公国在针对‘泽布兰’爆发继承战争。这也算是这年头最常见的战争理由了——贵族们彼此联姻,就导致一块土地绝嗣后,会有很多姻亲宣布有继承权。
虽说继承顺位有排名,但这个时候肯定不像后世,把每个具备继承权的后继者排得清清楚楚。除了无可争议的近支,其他还是得看谁更能打……甚至有的时候,如果具备继承权的人足够强,又对那片土地志在必得,强宣称的近支都不见得管用,所谓‘无理搅三分’么。
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泽布兰绝嗣了,慕伯汉的洛塔林吉亚公国和瓦松王室罗佩家族,都宣称自己这边有继承权……
洛塔林吉亚公国,布鲁多的贵族们就熟悉了。因为布鲁多毗邻的慕伯汉领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洛塔林吉亚公国。
“纪尧姆王子出征是正确的,这不只是因为殿下能征善战,也因为陛下有意将泽布兰交给纪尧姆王子吧。现在由纪尧姆王子战胜了洛塔林吉亚的军队,哪怕是王后不同意,也很难说什么。”一位侍女颇为同情地说道。
路易莎大概能想到她在同情什么……嗯,就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吧。
当下的瓦松王室,有一个王室家庭很少有,称得上是甜蜜的烦恼,就是这一代男性成员太多了!7个活到成年的王子,这还不算私生子,这确实能让一些君主,甚至普通贵族羡慕嫉妒恨了。
所以排行第二的路易进入教会也好,王太子皮埃尔伤寒去世也罢,都没有太大风浪!儿子多真能为所欲为!
因为就算这样,也还剩下5个,比路易莎上辈子,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还多2个呢——亨利二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一共有5个儿子,活到亨利二世死时的有3个。
要知道,亨利二世和妻子加起来统治的土地相当广袤,比同时期的法王要滋润多了。然而即使是这样,给儿子们分土地时,分到最小的约翰,也是分无可分了,所以约翰又有‘无地的约翰’的外号。
是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地王约翰’……虽然这个外号如此响亮,是因为他在军事内政上都一塌糊涂,面对敌人一败再败,还被自己的封臣联合‘兵谏’,被迫签下了《大宪章》,处于没有土地被他实际统治的状态。
但追溯这个外号的起源,是他儿时就有的了。
这时候的瓦松王室,拥有的土地还远不如那时的亨利二世呢!给5个儿子分地,即使除了王太子,其他人可以只分些边角料,那也够头疼的——到了中世纪中晚期,已经不是大几百年前诸子分地的时代了,领主们也明白要‘强干弱枝’,不然家族只会慢慢分散、衰落。
但到底是王室王子呢,不可能真的让人无地可分。事实上,哪怕是‘无地的约翰’,也不是真的就没有土地可继承了。想来哪怕历史上没有发生后来的变故,叫他继承了王位,亨利二世和妻子也会给他一份土地,只不过没有他的哥哥们那样煊赫而已。
毕竟,只要是王子,多少得给个爵位,底限还得是伯爵——到近现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伯爵都是非常高端的爵位。
而作为伯爵、公爵,没有实际统治的土地,完全是‘虚衔’,这根本不可能。此时爵位的法理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依附于土地的。即继承一块土地,也就继承了相应的爵位。所以历史上才会有那么多贵族,一个人身兼那么多爵位,完整的称呼念都念不完。
权力足够的话,可以将一大块土地分割,再造出更多的爵位,但这依旧是爵位依附于土地而存在的状况。
现在瓦松王室的问题是,罗佩家族在得到瓦松王位后,虽然这么些年逐渐扩大领土,不再是最初的‘西岱伯爵’,政令出了西岱就没人听了。但是,要给王太子以外,多位王子分割土地,那还是捉襟见肘了。
进入教会的路易王子不算,王太子雅克王子也不算。剩下的蒂埃里、纪尧姆、菲利普、弗朗索瓦4位王子,该从哪里给他们找土地?
蒂埃里还能有当初第一任王后带来的一小块土地,以及连带的一个伯爵法统。第二任、第三任王后是真没带来什么土地——这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纪尧姆王子了。
菲利普和弗朗索瓦都是现任的安娜王后的亲生子,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终归是有出路的。
当初在安娜王后的坚持下,和布鲁多女继承人谈的婚约原本是纪尧姆的,不也变成了菲利普的?而只要和路易莎结婚,菲利普就能统治布鲁多(在此时多数人的观念里,女继承人的丈夫才是土地的实际统治者,就算丈夫不给力,土地最终也会给到他们的孩子)。
至于弗朗索瓦,虽然还未订婚,但大家普遍看好被瓦松王室收留的巴伦公主。不说钱,人家可是有巴伦强宣称的,依靠瓦松,说不定这个宣称就会变成现实。
纪尧姆王子有一个第二任王后带来的‘黎雅多姆国王’的头衔,但那是东方的一个城邦国家,属于是东征时的产物,到现在早就失去实际统治权了。
而纪尧姆王子,虽然继承了这个来自母族的‘黎雅多姆国王’头衔,但他根本没有被正式加冕过。属于是在一些正式文件上,有必要的话,大家客气一些称为‘黎雅多姆国王’。其他时候,依旧是平平常常的‘纪尧姆王子’。
瓦松的多数贵族,只要不是利益相关,都是很同情纪尧姆王子的。尤其是他骁勇善战,军事上极富才华——这让很多曾跟随他作战,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骑士,敬佩他之余,难免为他的处境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