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中世纪女领主 第5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只不过那样的话,住户门口的街道就会积水成小河了。而更多时候,积水不那么严重,街道走车马也能飞溅大片污水,给两边的住户和行人带来不大不小的困扰。
“但这样,会不会妨碍通行?”有人立刻指出了那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那么大个沟渠在那里,一不小心就会坑到经过的人、车、马啊!
“所以这些沟渠不会是明渠,上面会用石板封盖!”路易莎显然不会漏掉这么大的问题,表示自己早有准备……其实她早就看‘明渠’不顺眼了,有碍市容市貌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原因,关键是污水渠就那么敞开,真的大大‘利好’疾病传播!
当然,盖石板的做法,严格意义上也不算暗渠,只能算半暗渠。不过这大大降低了工程量,不用深挖下水道,今后维护也相对容易。而且以特鲁瓦的城市规模,这也算够用了。所以最后选定了这个方案……算是妥协的产物吧。
用砖石涂抹砂浆修沟渠,再盖上石板,大家看到这个计划,立刻心里计算起来,这里有多少油水。路易莎则表示,这个工程她打算采用分包的方式承包出去。首先将排污渠分成数段,凡是有意向的包工头都可以来承包,要以‘段’为单位。
承包并不是说说而已,得写‘标书’,说明自己手下有多少人手、工具等,然后为这些分成段的排污渠分别报价。路易莎这边会和市政府组一个招标委员会,综合考虑施工能力和价格,确定承包人。
这样,最后市政府和路易莎就不用费力监工了,只要最后负责验收一下就好了……大家照着这套来,虽然没有预想的吃到多少油水,但好歹有得赚。私下嘀咕路易莎有些太精明之外,也就接受了。
另外还有些人,做不了修沟渠的事,那还可以承包填埋、梳通旧沟渠,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工程——部分旧沟渠不在新的排污系统当中,为了防止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干脆就填埋了,还能直接用挖新沟渠的土来填埋,更加省事。
其他还要重新用上的旧沟渠,则是在过去很多年里,或多或少积攒了堵塞问题。趁着这次机会,干脆就清理梳通一遍。清理梳通完了,也是一样要铺砖石砂浆、盖石板的。
在特鲁瓦城大修排污渠的过程中,路易莎看着位于道路中央的排污渠,甚至还有了新的主意。就对市政府的人建议说:“这些可以供两辆,以及两辆以上马车通行的街道,要划分出左右行道,以中间的排污渠盖板为界,人、车、马都靠右。”
“只能供一辆车通行的窄街,就规定单向通行……这个你们要去实地查看,确保那条窄街哪个方向的人车流动更多。另外,还要在附近找到可以供反方向通行的过道,以免造成交通不畅。”
至于只能过人的巷道,车都不会走的,一般也没什么交通堵塞,就不用做这些规定了——路易莎是想起来,特鲁瓦城作为一座商业城市,物流量是比较大的,平常就时不时拥堵。到了集市期间更不用说,很多路段可以说寸步难行!
这对市民生活,还有来参加市集的商人,都是极大的不方便。
路易莎在修排污渠之后,也没有经费了,但现在这个解决方案根本不需要花钱,只要市政府出一条规定就可以了。而它的作用又是极其明显的,有了这样的通行规则在,以中世纪的道路流量,至少日常就不可能拥堵了!
集市期间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堵塞,但也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呐,这就是设计精妙简单而成本低廉,现代社会的经验就不存在没价值的,只看能不能融会贯通解决问题。
听路易莎提出这个‘通行靠右’的设想,大家半信半疑。一方面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很多拥堵都是由避不开的对头相遇引起的。大家同向而行的话,即使通行量再大,也就是慢一些,不至于彻底堵塞吧(以中世纪的情况来说,大体如此)。
另一方面,又不确定这样的规定能否很好执行,以及执行之后作用到底多大……嗯,前者还可以通过市民自监督来做,尤其车辆逆行,可以举报罚款!想必被对方逆行耽误的人很乐于做这种事……形成习惯后就好多了。后者,只能说大家很难想象完全没见过的事物?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又不需要花钱,路易莎既然吩咐了,市政府也愿意试试看——这就是威望的作用了,如果之前大家都没有和路易莎打过交道,以及路易莎没有主持之前的建公厕、垃圾清运、现在的排污渠工程,哪能这么容易!
不花钱归不花钱,市政府却是需要耗费精力的。下达一项法条哪有那么简单,一般市政会议不得讨论?更不要说事后向市民宣讲,以及具体的执行监督工作了……此时市政府的规模都是很小的,就算能发动市民帮忙,这也够他们忙的了!
在城里因为挖排污渠,到处都像大工地,短时间内有些乱七八糟的时候。路易莎依旧没停下,规定一切要在特鲁瓦热集市前结束,不能妨碍举行集市后,她就召集了面包师行会,宣布了一件事。
准确地说,她只是坐在一旁‘旁听’,发言是由康奈尔骑士代她进行的。
“先生们,你们瞧,这是新发明的烤面包专用容器,路易莎郡主将它命名为‘烤盒’,或者‘锡盒’。”康奈尔骑士拿起一只长方形的不带盖锡质吐司模具说。
这就是‘烤盒’,不同于路易莎上辈子见过的烤吐司模具,各种材质,各有优点。中世纪的路易莎最终选择后世已经不多见的锡制烤盒。
选择锡的理由很简单,它熔点低,易制成薄皮容器,中世纪的金属工艺要制作它也很简单……这大概也是历史上,最初的吐司模具就是锡制的原因之一吧。后世将这种模具叫做‘烤厅’,说不定这个‘厅’也是因为锡而来。
因为锡的英文‘tins’,发音就是‘厅’嘛。
“揉好的面团切成大小合适的条状,放进这样的盒子里,再送入烤炉烘烤。用上这样的烤盒后,一炉面包能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份量多很多。而且还比以前要干净得多,我想每一个买面包的人,都愿意购买这种。”
“对了,没有圆面包和棍面包那么大,这样的长方面包还能烤得更轻盈松软,口味也会好很多呢!”
“其实我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诸位依旧坚持烘烤和农村面包房一样的面包。你们的顾客并没有储存面包的需求,只是购买今日所要吃的面包,嗯,最多连明天的一起买。你们大可以将面包烤得松软轻盈一些……”
康奈尔骑士其实并不知道面包烤制的过程,但并不妨碍他在路易莎授意后,照本宣科说明‘烤盒’的好处。
此时普通人吃的面包,大都是一种脸盆大小的圆面包,再不然就是一只手臂长短的粗棍形面包。但不管是那种,都比较粗糙、耐放。这大概是因为农村的人们难得去一次烤面包房,往往一次性会多烤一些,而这就要求面包本身要耐放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会把面包做的很大、很紧实,都是为了减少和空气接触面积,利于保存。还会烤得更干,即使达不到饼干的程度,也比较干硬了……但其实,城市生活并不需要这种面包。
不同于乡村面包房,一般是一家一户去烤面包,一次烤够自己家一段时间要吃的。面包房严格来说是个烤面包的地方,赚得是场地费、工费,而不是卖面包的钱。城市面包房却是在卖面包的,除非是面包价格不稳定的天灾人祸时期,不然市民都是吃多少买多少,多的话也就是买最近一两天吃的。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必为了耐放而牺牲面包的口味,弄得大而紧实,还那么干硬。
即使此时的人们食量比较大(毕竟主要靠主食摄取能量),烤盒烤制出来的磅面包也是足够的。实在不够,多买几条也该够了吧?
而一旦越过作为主食的面包,只能是大圆面包、粗棍面包这个思维定式。城市面包房开始主要提供长方形面包(切片后就是吐司片了),市民们的生活幸福感就会有一次巨大提升——说实话,大部分人吃的那种大圆面包、粗棍面包,真的谈不到多好吃,吃它就是为了活着而已。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已经很难了,吃的东西连为了‘活着’都谈不到……
面包师兼面包房老板们(此时大多身兼两种身份),互相看看。一边面对一旁定海神针一样旁听的路易莎郡主,不敢说出什么反对的话。另一边,又实在闹不明白,路易莎郡主怎么管起他们面包师怎么烤面包的事了,难道是打算卖他们这种烤盒,好赚一笔?
呃,‘卖’太奇怪了,不像是领主老爷们会做的事。或许是收税呢?集市上要用领主提供的标准量具,就得花一次钱,这是一种税……现在,路易莎郡主是希望大家用她提供的容器,按照标准制作面包,从而设立一个新税种吗?
面包师行会在每座城市中都非常重要,他们或许不如其他行会有财力,但因为关系到整座城市吃饭的问题,一向是市政府和领主重点关注的。不过,市政府和领主主要关注的是面包价格、面包质量,要确保面包价格不会高到市民吃不起,也不能过于以次充好。
毕竟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实在不行,肯定是会闹的……此时城市暴动往往就因为这些事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