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块肥皂,说起来很多,但路易莎定下的肥皂块大小,一块大约是100克的样子,2万块也不过是2吨重。
历史上的马赛皂,17世纪中期年产量就达到了2万吨了。当然,当时的马赛皂也是供应整个欧洲大陆的……但不管怎么说,17世纪看起来很‘近代’,实际生产力、消费力并不会比中世纪盛期强出一个量级,所以路易莎预期其年产量的万分之一,其实并不算什么大数字。
而且从货物本身的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一笔多大的货款。此时的肥皂,东方肥皂这种高档品不说,西方自产的软肥皂,根据品质和重量算价格。一般中等的、最常见的、煮出来的动物脂肪肥皂,是3芬尼每磅。
路易莎给‘特鲁瓦红酒玫瑰皂’的定位是中偏高档货,类似优质的植物油软肥皂,甚至稍高出一线。有钱人不会觉得跌价,而且使用不心疼,可以拿它做东方肥皂便宜大碗的平替。城市里新出现、但富有活力的‘中产阶级’更愿意用,会觉得这是区分自己和‘底层人’的好商品。
而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是有稳定收入的,就算不能任意购买使用‘特鲁瓦红酒玫瑰皂’,买一块洗脸洗手洗身子的时候用也可以。毕竟是硬肥皂,可比软肥皂耐用多了。只是这样使用的话,考虑到此时洗澡较少,能用挺长时间了。
处在这个档位上的植物油软肥皂,售价就达到7到10芬尼每磅了。这没办法,橄榄油可比动物油普遍贵两三倍,如果是不产橄榄油的地区,差价会更大。原材料差这么多,最终商品有这样的价格差异很正常。
路易莎给自己的肥皂定价是3芬尼每块,按照100克每块,其实就是每磅10.5芬尼每磅的样子,和最好的植物油软肥皂比肩,甚至略高一线。但路易莎并不觉得这会让潜在顾客困扰,哪怕精打细算的中产主妇,应该也会很快意识到‘特鲁瓦红酒玫瑰皂’的好处。
首先它就比同等重量的软肥皂要耐用得多,不能单纯看重量就认为软肥皂更划算。其次,以块来买,比论重量称量购买的软肥皂方便。买硬肥皂可以一块一块地买,一块就是3芬尼。买软肥皂却很难一磅一磅地买,商家看到了翻白眼都算好的,最怕他们不做这个生意……这给顾客的体感就不同了。
更不要说,‘特鲁瓦红酒玫瑰皂’品质稳定,不容易遇到商家以次充好等优点了……
总之,这个价格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当然,这是最终售价,路易莎这个上游批发价不可能是3芬尼每块。然而即使以3芬尼每块的价格来算,2万块肥皂也就是250镑……这对于中小贵族固然是一大笔钱,很多中小贵族年收入也就这些。可路易莎向来经手的数字是很大的,几个月生产额就250镑,实在不算什么。
第109章 穿越中世纪109
对于路易莎的问题, 罗伯特先生非常肯定地说:“完全没问题,到时候会有至少2万块肥皂可供出售。另外还在晾皂期的肥皂,也不会比可以出售的更少。”
实际这都是保守了, 按照罗伯特的计算,到时候整出3万块待售肥皂,5万块左右的晾皂期肥皂也不奇怪。这还是没让工坊全力开动呢!像是煮肥皂的房间,不就还有一个灶台没用上吗?而且这都不是那个灶台的问题, 真想扩大生产,多修几个灶台, 多开几个晾皂间什么的, 难道很难吗?
罗伯特先生对路易莎也说了这些……这当然是要说的,不能到时候给个惊喜——这么大量的肥皂,路易莎得提前考虑出售的问题。
“……还好,只是超出了50%,而且我本来的说法就是至少2万块,多出一些更好。”路易莎摆摆手, 完全不觉得这是问题。只是想了想说:“羊脂、猪脂实在是获取容易啊,轻轻松松就能弄到这么多……”
动物脂肪是非常常见的商品,随便哪里的乡村、城市都能买到。当人们只是想要少量地买一些的时候,当然不会有困难。但一旦要大宗获取,这就很难了——在大宗商品中,脂肪是非常紧俏的!
其最大的消耗方向其实是‘军需’,因为此时是冷兵器时代,士兵的盔甲和武器都需要涂油保养。一名骑士如果一个月不用上一两磅油脂去涂自己的装备, 那些昂贵的装备很快就会变成破铜烂铁。
平常不打仗的时候还好一些,大家各自管各自的,等于是分散购买了。可一旦打仗, 领主们就得为麾下的骑士们负责这些开支,到时候军队集结的地方,会吸引大量商人运送贩卖油脂,一下抽空周边地区。然而就是这样,油脂也总是不够用。
“因为最近本土没什么战事……”罗伯特先生也是懂行地说道:“这样大宗购入,一些屠宰业从业者的产出都归我们包下了。这有一个好处,我们不再捡着边角料用,肥皂的品质是有所提升的,但平摊成本却和过去差不多。”
路易莎理解,这就是大量采购的好处嘛……
之后路易莎又看了一会儿肥皂的生产制造,确定没什么问题,就离开了肥皂工坊。心里开始思索这些肥皂要怎么卖的问题——三万块肥皂想要在冷集市上卖出去并不是问题,说不定到时候以普通的肥皂商入场,也一样能批发售罄。
毕竟这些‘特鲁瓦红酒玫瑰皂’的品质是明摆着的,作为硬肥皂,卖价居然和优质软肥皂差不多,使用感受也不比进口的东方肥皂差……考虑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利润,不怕所有人都不识货。
但问题是,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之后肥皂工坊还会源源不断地出货。更不要说未来还有其他的肥皂生产制作商会加入进来,产量会极大扩大,她得为特鲁瓦的红酒皂找到一个稳定的出货渠道。
说实话,这事儿比看上去要复杂,绝不是特鲁瓦红酒皂品质出众、极具性价比就能解决的。哪怕是后世,也不是货好就一定能成功大卖的,在此时‘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当然了,这盛行的‘地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见得保护的是本土生产商,更可能是长期霸占这个市场的外地商人——路易莎甚至还听说过,前段时间慕伯汉一群橄榄油商人,把另一群橄榄油商人给告了!
原告那些橄榄油商人原本经营的是一种湖区特产的橄榄油,口味极为清淡,也是他们长期培养市场,才让慕伯汉的贵族和其他上层人士认可这种口味才是贵族的口味。于是产量少的湖区橄榄油得以在慕伯汉地区以高于普通橄榄油的价格卖出,他们赚得了超额利润。
被告则是一群想要将其他地区生产的橄榄油引入慕伯汉的商人……当然,告他们的理由不能是他们卖了其他地区的橄榄油,而是他们企图掺假。给湖区橄榄油掺上其他地区的橄榄油,以次充好不说,还意图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慕伯汉地区上层的‘高贵口味’。
这路易莎就很难评了,只能说同行是冤家啊!
有鉴于这些,路易莎很快将推广‘特鲁瓦红酒皂’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在布鲁多及其周边地区推广,这是比较简单的,毕竟她自己就是最大的地头蛇了!商人们再保护市场,很多时候也比不过统治者的一纸命令。甚至于,他们的市场特权,不少原本就是统治者的一纸命令带来的。
另一个就是这之外的地区推广‘特鲁瓦红酒皂’了,这无疑会比较难。大家都想保护自家市场,保住自家利益,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路易莎也很难和这些人合作,让他们改换门庭,过去卖优质软肥皂和东方硬肥皂,现在卖特鲁瓦红酒皂。
人家之前卖什么,绝对不是单纯地觉得那好卖!大到能推动‘地方贸易保护主义’了,只能说明有其他千丝万缕的利益在其中。这利益绝对不是路易莎要推的‘特鲁瓦红酒皂’,作为一件商品本身素质更高,就能让他们斩断的。
一件事容易,一件事难,路易莎做事,如果不是特别紧急,或者特别难,激发她的‘逃避主义’了,还是喜欢先难后易的。所以她决定先破局布鲁多以外市场——对此,其实也有现成的解法,不过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找他们本地市场说得上话的地头蛇合作。
地头蛇们还是有能量的,他们出手可比路易莎远远使劲,结果事倍功半要好得多。
路易莎开始思考外地市场的破局点在哪里,首先托莱多,甚至整个伊比利亚是不行的,他们生产最优质的软肥皂,甚至说不定能生产硬肥皂。这种情况下,和‘特鲁瓦红酒皂’的竞争是最激烈的,而外来的打本土的,没多少胜算。
关键是那样,可不是打倒几个搞‘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商人就行的,得直接打垮他们本地的制皂业了。
然后瓦松和慕伯汉北方地区,乃至高登兰,也不太合适。他们通过北海航运,可以买到很便宜的、来自卡玛尔的肥皂。虽然那些肥皂在此时都是低端货,可价钱太便宜,量大管饱啊——当然,还是可以试试看这个市场的,中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不是没有共存的可能性。
这样看起来,倒是瓦松中部、慕伯汉中南部最合适了。除此之外,就连瓦松南部,也得考虑自家有港口,可以方便地从地中海接收来自伊比利亚的高档软肥皂,或者东地中海沿岸生产的东方硬肥皂。在这一点上,罗兰西也是一样地,地中海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离东方又近,进口硬肥皂已经是习惯了。
自家就在瓦松中部了,瓦松中部且没什么条件搞海贸的,不算小贵族领地,再就是罗纳公国、吉耶纳公国,以及王领中以西岱为核心的大区了(这些年王室兼并瓦松国内外其他土地,不相连的地块也拥有了不少,但西岱为核心的大区肯定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慕伯汉的中南部,那公国伯国就多了。而慕伯汉的中南部有一个好处,就是经济实力偏弱,更容易接受‘特鲁瓦红酒皂’这种高性价比的商品——当然,这是从终端消费来说,市场的现占有者、潜在占有者,很多时候考虑的并不是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