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没有,她选择了实话实说……即使纪尧姆爱路易莎,也很难说,这对于一个未来的太子妃,甚至皇后是优点。对王太子、国王的妻子来说,她们应该更‘面面俱到’一些,更‘宫廷女子’一些。
只能说,这对于‘王太子’‘国王’来说,不算好,可对于纪尧姆本人来说却并不坏。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在童年,甚至整个少年时代,都是那种所谓宫廷氛围的受害者。他不太适应那种所有人都在装模作样,没有一点儿真实的生活。
很难说,他无所谓喜不喜欢战争,却很偏爱军旅生活,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不管怎么说,军旅生活,哪怕是非战争期间的军旅生活,也远比宫廷要简单朴素,人与人之间多少还有点儿真实。至于说到了战争期间,军营更是最真实的地方。
所有都可能说谎,可战场的一切不可能说话。胜利就是胜利,失败就是失败,战线明明白白划在那里,没有巧舌如簧和绘声绘色表演能够掩饰的余地。
是的,纪尧姆虽没有明确的表示,但他的确是对路易莎的真诚有好感的,即使她是真诚地拒绝自己。然而,这是第一次,纪尧姆有些赞同一些宫廷人士的说法,‘善意的欺骗有时比真诚的拒绝更让人高兴’……他有些恨路易莎的真诚了。
不,说‘恨’好像太强烈了,说‘厌恶’又太明确了。他只是,他只是……忽然那么一刻觉得,如果路易莎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普通宫廷女子,这或许会更好。因为那样他应该能更快从神魂颠倒的爱情里走出来,而不是现在这样。又或者,至少她能以‘善意的谎言’欺骗他,叫他高兴。
最终纪尧姆什么都没说,只是原本充满全身的幸福,好像变成了某种沉甸甸的东西。
路易莎和纪尧姆就在这样相顾无言中,看完了这一场引来窗边不少贵族男女惊呼的精彩焰火表演——焰火表演和烟花还是不同的,这时候华夏是元代,已经有很成熟的烟花了,但还没有传到西方。
华夏古代烟花起源于唐,真正意义上的烟花诞生和发展于宋,明清就很鼎盛了。最后这一点,读过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的,都应该印象深刻,小说里多次描绘了元宵节盛况,而元宵节就经常沿路放烟花。
不过,虽然没有东方传来的烟花,但焰火表演这种东西属于是世界各地很早就有了。有的是周边传来,有的则是原生发展,不管怎么说有是肯定有的。就连华夏,在出现烟花之前,也有多种焰火表演,这在民俗中还有留存呢!
第二天,按照传统,路易莎再次进进宫‘谢恩’。当然,瓦松这儿不叫谢恩,毕竟国王还没那么至高无上,但意思差不多,总之是进宫感谢瓦松王室选择了自己。
一般这时候接见路易莎的应该是国王夫妇,不过鉴于路易三世现在的情况,路易莎直到被带到路易三世的寝室之前,都不确定能不能见到路易三世——显然是见到了,而且安娜王后也在房间里。
她现在每天都要来看路易三世,确保路易三世的状态。说实话,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她可能比路易三世本人更想他活下去。路易三世本人在最初的求生欲过去后,这种糟糕的、不能动弹的日子,还让他时不时就有‘下一刻死掉更好’的念头呢!
来到路易三世的寝室,路易莎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重的香薰味道。
这大概是为了掩饰多种异味吧……即使路易三世贵为国王,不缺护理清洁的人,也得考虑此时的护理条件、人们的护理意识缺失。所以他虽然不至于像很多缺少护理的人那样生皮肤病,甚至长蛆、坏死,但种种异味是不少的。
然而就算有大量香料,尤其是焚香遮掩,路易莎还是闻到了衰败的味道。是那种将死的老年人特有的气味,再加上一些缺乏生命力的环境,以及长期低落的情绪,混合出来的衰败感。
除此之外,受接见期间她就没有印象深刻的事了——路易三世就是个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中风老人,并不比她上辈子在医院见过的一位中风长辈更有威严。至于一旁的安娜王后,表情是带笑的,笑意却没有到达眼睛。考虑到她现在和纪尧姆敌对的关系,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她的心理。
当路易莎离开,安娜王后终于不用再装了,脸上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手上捏着一旁花瓶中的鲜花,根茎的汁水被挤了出来,弄脏了她的手。直到她自己意识到了这点,用手帕去一点点慢慢擦拭时,才说道:“陛下,您瞧见了吗?”
“哦,我还记得,您之前能说话的时候说过的,有机会一定要见见这位‘布鲁多的路易莎’。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姑娘,能彻底点燃了纪尧姆,他可不是个轻易为美丽姑娘动容的年轻人……现在您见到了,有什么想法吗?知道纪尧姆爱上她的缘故了吗?”
路易三世当然是不可能说什么的,所以安娜王后也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正大光明地自言自语而已。
“……是的,年轻貌美,这是当然的,但不只是这样。她是个和纪尧姆有些像的姑娘,同样不算擅长宫廷里的阴谋诡计,但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划分出敌我之后,就轻易不会动摇了,简直一模一样!”
“对,他们将我当做他们的敌人,因为我庇佑着您纵容的那些人。呵呵,瞧啊,你还活着呢,你的一切就不算数了!我敢说,如果你还能自己执政,你的儿子也同样会将你视作是敌寇。”
安娜王后仿佛是嘲弄路易三世,但路易三世清楚她只是在给自己和纪尧姆的斗争增添‘合理性’。毕竟一个王后要和王太子争,甚至未来很可能和国王争,这是很难的,尤其考虑他们是继母子的关系,就更难站得住脚了。所以要抬出路易三世这个国王,用他做一个法理上的加成。
路易三世其实无所谓自己曾经‘纵容’一些人,导致了现在的问题。毕竟真要按照安娜王后说的,他能自己执政,当初就不会纵容那些人、那些事了。
就在路易三世平和而迟滞地胡思乱想时,安娜王后还在自言自语:“您会站在哪边呢?在您的儿子,和您的妻子、以及另外的儿子们两边——是的,毫无疑问,这双方已经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了。”
安娜王后其实已经后悔自己成为‘反对派’的领袖了,但骑虎难下也是没办法了。很多时候人也不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而是被推着一步步做了某种选择、形成某种局面。
第132章 穿越中世纪132
正式成为‘未婚夫妻’后, 路易莎与纪尧姆在接下来的‘圣灵降临节’大型联谊中,更加形影不离——也不能说‘形影不离’,因为纪尧姆明显非常忙碌, 并不能出席很多场合。不过只要是他到场的,总会和路易莎一起。
这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即他的确非常重视路易莎。
虽说订婚之前已经有了大量传闻,亲眼见过的人更是觉得他有些过头了。但此一时彼一时, 订婚之前纪尧姆对路易莎的特殊,对大家来说只是个‘消息’罢了, 构不成实际影响。可当订婚后, 这个‘消息’就要转入实质阶段了。
或许,路易莎真的发挥影响,还要等到她和纪尧姆结婚。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已经订婚,那结婚还会远吗?根据最新消息,两人将会在9月份举行婚礼, 这样路易莎还有一段时间准备。而且9月份气候凉爽温和,她能举行一场相对舒适的婚礼。
如果是9月份的话,那离现在也就是4、5个月了。说起来还有一段时间,可真正过起来,简直转瞬即逝。
总之,因为纪尧姆释放的这个信号,所有人更加讨好路易莎这个未来太子妃。其姿态,比当初对凯瑟琳公主更甚, 毕竟凯瑟琳公主是高登兰公主,在瓦松国内可没什么根基——这大概也是现在各国王室越来越倾向于联姻外国公主做王后的原因之一吧,出身国内的王后实在是太容易带来巨大影响力了。
面对突然涌来的大量讨好, 说什么、做什么都有一大堆人表达赞美,路易莎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气度。她不是真正的17岁少女,再加上经历特殊,总是有些‘定力’的,不至于这就被冲昏头脑。
而她这样的表现,也让一些人称赞的同时,引来另一些人的不爽……对于纪尧姆的敌人来说,他的妻子当然是越蠢、越得意忘形越好啦!路易莎完全相反的表现,可是让这些人暗暗咬牙切齿了一回!
“我不否认巴尔扎克郡主是个高贵的人儿,但她太冷漠了,不是吗?我是说,身为一个未婚的贵族少女,这样无伤大雅。但作为王国的太子妃,甚至王后,这样不近人情,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宫廷之中,有人如此说道。
路易莎在和纪尧姆订婚之后,依旧保持了头脑清醒,面对一些‘建议’‘请求’非常有条理。凡是不该她碰的,她都以此为由拒绝了(她还不是纪尧姆的妻子,但有些人就将一些事摆到了她面前,就像之前请求她帮忙说话的两个神职人员一样)。
别看只是‘拖’字诀,这确实让很多人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毕竟他们这么上赶着来促成事情,就是想打一个时间差。想着路易莎还不熟悉‘业务’,这时候讨好了她,将她糊弄住,她应该很容易就入瓮了……总之就是糖衣炮弹那一套,他们就不信小羊不吃麦苗!
至于并非一定要结婚后才相干的事,路易莎也是仔细分辨,有时还会以‘考虑’的名义,事后偷偷请教纪尧姆……这样纷繁复杂之下,居然一直没犯过真正的错误。
只是这样一来,拒绝就难免多了一些,引来了‘冷漠’的评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