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中世纪女领主 第14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殿下请看,这就是按照殿下指示试制成功的煤饼。按照王后殿下的吩咐,用海煤、锯木屑、石灰、黄泥、木炭粉等混合,再用模具压制。经过我和助手的试验,大概是海煤70%,黄泥30%的比例最好。这样火烧得旺、烧的时候够长,煤饼本身还不容易碰烂,是最实用的。”
煤饼原料里占比最大的就是石炭和黄泥了,其他都属于是‘边角料’,说到比例时根本不用提——匠人说‘海煤’是他的语言习惯,这是为了和木炭相区分开的一种称呼,源自于西岱的煤大多数船运来这一现实。
路易莎看过去,匠人带来的柳条篮子里就装着他口中试制成功的煤饼,那些煤饼呈规整圆柱形状,中间有十二个孔,确实是按照路易莎说的做的——当然,她不会只看表面就算了,她立刻就让侍女点燃试试看。
对此侍女有些犹豫,但因为是素娥的吩咐,还是很快照做了。路易莎看出了她犹豫的原因,笑着道:“不必担心,这些煤饼不同于你们见过的海煤,味道并不难闻,也没有太多煤灰飘散,不会弄脏你们的裙子的。”
制作煤饼的匠人也说道:“殿下说的对极了!小的们已经实验过了,这些殿下吩咐制作的煤饼和海煤完全不一样!海煤气味难闻、煤烟很大,还有飘散开会弄黑脸和衣服的煤灰,只有穷人没办法才用!这些煤饼却将这些问题一一克服了。”
等到煤饼燃烧起来后,是否烧得久,还有煤灰的问题,暂且是看不出来的。不过确实没有烟,也没有烧煤时最有存在感的臭味了。对此海莲娜很感兴趣,询问道:“这是怎么做到的?”
她以一个‘化学家’的敏锐嗅觉感觉到了,这应该有炼金术的手段。
当然,她的感觉是没错的,路易莎解释道:“这是加了石灰的关系。”
其实原理挺简单的,煤炭燃烧之所以有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含硫物烧起来大多不会好闻。而石灰,这里指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其可以与二氧化硫遇热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这是无味的。
海莲娜本身就是很高明的化学家,路易莎不需要解释太多,说到这里她就有了种种想法了。虽然不太确定,但方向肯定是对的——事实上,她也不需要路易莎解释详细,她更想有了一个方向之后,自己去实验。
大家围着烧起来的煤饼啧啧称奇,吉娜好奇地道:“真是太神奇了……您之前似乎说过,这种经过制作的煤饼,是比直接用煤更加便宜的——就是因为加了黄泥的关系吗?一部分煤用泥土代替,这种以次充好的做法竟然不会降低海煤的品质,反而让它烧得更好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路易莎给她解释:“你们见过烧陶、烧瓷器吗?那都是用泥土烧的,所以用火烧泥土的话,就是会越少越硬的。在煤饼中掺入黄泥,一方面的确是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但更多还是因为黄泥越烧会越固结,烟尘自然就飞散不出了……没有煤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且这还有一个优点,这样一来,制作煤饼时用到的海煤,还可以选择品质较差的。因为有黄泥固结、石灰除味,差一些的海煤也不太影响煤饼使用——这样的话,煤饼的成本又可以降低一些了。”
大家纷纷称赞‘绝妙’,了解了煤饼之后,这才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到煤饼的专用炉子上。
就是路易莎上辈子小时候常见的那种煤炉样式,只不过铁皮等原材料是不会用了,主要是泥土做的——这种煤炉腔子里可以垒三块煤,最底下的是烧透了的。中间那块是烧着的,上面可以放新煤续火。另外,炉子底部还有一个落煤灰并通风的地方,通着外面,还有炉盖关开。
通过炉盖调整开口大小,也能调整火势,做饭时可以火大一些,平常再调小一些,省煤也不妨碍取暖、烧水。
第192章 穿越中世纪192
路易莎得到试制成功的煤饼后, 并没有想着只用来救济穷人,而是考虑可以推广开。因为是关系到民生的燃料,这种煤饼便宜又好用, 推广怎么看都是有利的。
降低燃料价格后,不仅仅是最穷的一些人受益,普通人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之前用木柴的人见识到煤饼比海煤强得多,甚至不比木柴差多少, 日常做饭,还有冬天取暖, 估计也会换成煤饼!
尤其是日常做饭……取暖的话, 木柴烧壁炉还是多少有一些优势(煤饼也可以放进壁炉里烧,只是那样一来的话,效果是不如烧木柴好的。而放在炉子里取暖,就得配合烤火桌之类的东西,才能比较好地取暖)。可如果做饭,除非是烤肉, 不然煤炉还要更好用呢!
此时普通人家里不太常见华夏那种灶,烧火做饭用的是壁炉或者炉台。炉台就是一个稍凹的台子,直接在上面烧火就行了,做饭时如果用锅,要么是吊在上方的那种,要么就是用一个铁架子架在上方,然后上面坐锅或者坐壶。
可以想象,煤饼一旦推广开, 意味着多么大的市场,而这又代表了大笔的金钱流动。
但路易莎并不打算赚这个赚钱,她本身并不缺钱, 而且现在作为瓦松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阶级’,她还是有点儿主人翁意识的。这种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的事,就没必要在乎一点儿利润了——所以煤的生意她并没有自己做的打算,准备直接找几个人去做。
是的,要多找几个人。这种民生物资的生意,只交给一两个人的话,要是形成垄断了,那可是很危险的。
但具体找谁,这就很有说法了,路易莎觉得这是一个可用的筹码……她既然不图这个产业的利润了,那作为可以分蛋糕的人,当然就拥有了相应的影响力。
不过,这件事并不着急,大家都看不到这一产业的前途,她也不能空口说白话,就让大家相信什么啊——是的,看到煤饼和煤炉后,稍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这是很好的产品。但好东西就一定会大受欢迎,以至于大卖吗?很多事是没法站在后来者的眼光看的。
上赶着不是买卖,路易莎也不习惯推销,就决定要让人看到‘前途’再说。为此,她得自己先开一家煤场、一家煤店,今年冬天,不只是给穷人分送这些煤饼、煤炉,还要开始对外出售,看市场反响。
于是路易莎一面找来认识的商人,让他们去办煤场、煤店,一面和纪尧姆说起了煤饼——路易莎还未结婚的时候,作为布鲁多的女继承人,就多的是认识的商人了,其中不少她只要吩咐一声,就能替她办事。
这个煤饼,别说一看就知道是好生意,就算不是好生意,为了讨好路易莎,他们肯定也会照办的。就算失败了,一点儿煤而已,成本不算高,可要是借此获得了路易莎的信任,那就赚大了(实际是不可能失败的,因为最开始出的煤饼全都被路易莎包销了,要用来发给穷人来着)。
另一边,纪尧姆看到了匠人送来的煤饼、煤炉,路易莎又让人演示了一下,立刻也明白了煤饼的优点。
路易莎在一边介绍煤饼的成本等优势时,他也在算计这件事的意义。说是纪尧姆不那么精于内政,但接受的教育、开阔的眼界摆在那里,他当然也一眼看出了煤饼对民生的意义,尤其是对西岱这个人口众多的王都,意义更是重大。
另外就是西岱之外的煤矿情况了……煤饼一旦推广,煤的用量肯定会大增,过去那种不算问题的输入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
西岱比较麻烦的一点是本地及其周边地区,都是不产煤的,之所以煤被叫做‘海煤’,正是因为它就是由船从外边运来。这和华夏很长一段时间总在外来物品前缀一个‘洋’字差不多,洋灯、洋车、洋楼、洋表、洋钱……
不过嘛,中世纪相对后世有一点好,那就是此时的煤都是做燃料用的,除此之外,再无别的用处。而只是做燃料的话,撑死了又能用多少煤?一些后世不大认为有开采价值的小煤矿,此时也完全可用,要是以这种煤矿为目标,找几个能靠水运直接接到的采煤点还是可以的。
当然,煤矿小可以,此时采煤却有另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深’……开采难度得很低才行。
要找这样的煤矿,不是闭门造车能行的,得实地考察。不过这就不需要纪尧姆去做了,他只要考虑到这点,再派人去做就行了。
“这很不错,最近总有人和我抱怨,今年的木柴又涨价了……如果城市里可以更多使用这种海煤,大概能让很多原本付不起燃料费的人轻松一些吧。”纪尧姆的双手放在煤火上方,感受了一下煤烧起来后的热度。
“至少做法完全可以只用这种炉子,至于烤壁炉取暖……”说到这里,纪尧姆有点儿不确定了。
“会有人和您抱怨木柴涨价?我猜是宫廷的某个主管之类的吧……是想增加这个冬天燃料的开支?”路易莎一下就看穿了,摇摇头道:“没必要理会,在王室转移到罗本都别墅过冬的情况下,只有王太后的宫廷,取暖费用就应该只有那么多。”
现在的情况是,路易莎和纪尧姆才是王室核心成员,是宫廷的重中之重。他们走了,还带走了很多宫廷成员,西岱王宫这边除了安娜王太后留守,其他就算还有‘重要人物’留在西岱,那也不是住在宫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