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打江山

我家娘子打江山 第31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如今她下个月就要及笄了,谢让自己却越发膈应,不能安心。只要她平安度过剩下这不到两月,破了这胡言乱语,才好万事大吉。
“下个月便到你生辰了。”谢让轻咳一声道,“按说应当给你好好办个笄礼,你想怎么办?”
一句话没说完,叶云岫的注意力早已经被路边的摊贩吸引去了,卖菜的农妇蹲在街边,篮子里装满翠绿的莲蓬,边上还插了几枝半开的荷花,粉嫩鲜艳的颜色老远就叫人挪不开眼睛。小姑娘先是被那样好看的花朵吸引住了,随后听到农妇叫卖,才明白原来人家卖的是莲蓬,好吃的。
小姑娘扭头,两眼亮晶晶地望着谢让。
谢让自觉地赶紧掏钱。莲藕在陵州这样的北方少有栽种,算是个稀罕物儿,竟然要八文钱一个。叶云岫挑了三朵莲蓬,谢让索性付了三十二文,多跟农妇要了一朵荷花。
叶云岫剥下一颗绿色的莲子,尝试着放入口中咬了一下,好奇问道:“这个怎么吃?”
谢让忙把药包挂在手腕上,腾出手来给她剥下几粒莲子,剥去了青皮给她,一边重复刚才的问题道:“你还没说呢,笄礼你想怎么办?”
他寻思着,笄礼在山寨办似乎不太合适,到下个月陵州的铺子就该开张了,恰好把外祖父他们都接来,请四婶范氏做正宾,凤宁做赞者,也像模像样地办一下。
叶云岫手里剥着莲蓬,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我不想折腾。”
“这是为何?”谢让迟疑道,“女孩儿家的笄礼,素来是十分重要的,也算你成年的一桩大事。”
叶云岫顿了顿,咬了一口鲜甜嫩生的莲子,含糊地摇头道:“不想过,麻烦。”
又不是她的生辰。
第35章 你忘了咱们是山匪
叶云岫不想办什么笄礼。
谢让记住的,自然是庚帖上的生辰,可那是原主的生辰,又不是她的。
她没有原主的记忆,始终也不觉得自己跟原主“叶琬儿”有什么关系。她的生日明明是在初冬,去年穿来的时候,她才刚过完十四岁生日不久。
可谢让不知道啊,他不太明白叶云岫为什么不想办笄礼。笄礼是女儿家人生之中的一件大事,哪有小女儿家不重视的。
于是谢让不由地就想多了。毕竟“及笄”对于两人而言,不光是十五而笄,还意味着……
谢让看着稚气未脱的小姑娘,莫非,她是……想回避某些事情,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两人之间,本身就始于“权宜之计”,本就不是正常夫妻,她年幼懵懂,对他是有依赖,然而更像兄长,大约从来没把他当丈夫……
谢让各种心思念头转动,便笑道:“日子还早呢,下个月才到,你再想想。即便不办笄礼,生辰礼物总要有的,若是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不妨先告诉我一声,我也好来得及准备。”
半个月后,陵州的铺子收拾一新,挂上一块“周记山货铺”的牌匾,山货铺子正经开了起来。
谢让这次没去,叫俞虎走了一趟。俞虎还带了个人手去,焦嫂子的丈夫焦平。焦平认识几个字,会算账,人也稳重可靠,是谢让好不容易挑出来,叫他去铺子里当伙计的。
加上之前留下的张顺,这阵子看守铺子、收拾装修,就都是张顺一手经办,做事也踏实,比旁人更熟悉了一些,谢让便决定先让他留在铺子里。可惜张顺没读过书,不识字,不然就可以让他来做掌柜了。
张顺自己却不是太情愿,大当家的命令他不敢违抗,便拉着俞虎再三拜托,等过一阵子铺子生意做起来了,能否帮忙求求大当家让他回山去,他可不想留在陵州,还想回山寨给大当家和寨主当随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问山寨如今最缺什么,缺人,缺能用的人才。整个山寨扒拉一遍,也没几个读书识字的。
几日之后,按照谢让的安排,外祖父带着谢凤宁和周元明搬去了陵州。
出于种种考虑,谢让把山货铺子的房契和店铺的官府记档都写在了外祖父名下。外祖父大半辈子读书种田,没做过生意,也不好再劳动他,周元明就到铺子里当起了少掌柜。
只是周元明毕竟年纪太轻,铺子也刚开张,肯定还得靠谢让在后头操控。
开业之初,铺子里货品不多,只摆了些山野菜、野味、干鲜野果、菌子香菇之类的,生意也冷清,但是半个月后,山寨第一批大宗木料卖了出去。
三十棵山松、二十棵其他杂木,谢让派了先锋营两什人,拉了几大车送进城去,送货上门,还帮着卸了货,买家是要建新房,当场就跟邻人宣传,以后买木料就到周记铺子去,价格不贵,店家帮你送货不加钱,还不用你自己去扛。买家高兴卖家也高兴,一下子就赚了十几两银子。
这也算是他们山寨第一次真正有进项了,众人都很高兴。谢让趁机一引导鼓动,山寨的男女老幼欢欣鼓舞,一个个都削尖了脑袋想法子,寻思着能弄些什么东西拿去铺子里卖。
他们山寨可不光出产木料,出产的东西可多着呢。会木匠手艺的带学徒做木器,山上到处都是横生的藤条,贫家百姓谁还不会编几个藤篮、藤筐,便是体力不济的妇人和半大孩子,割了漫山遍野的苘麻,剥皮卖生麻,沤制卖熟麻,绩麻线、搓麻绳也能卖钱。手巧的妇人还可以纺麻布。
这些东西以前就是上山随手采了来,自家用用,自给自足,如今有了山寨自己的山货铺子,都可以拿去卖钱了。
大宗的石料、木料除外,那得山寨派了大队人去弄,像山野菜、藤编、麻绳这些小的物件,拿去先由山寨统一收购。俞虎这阵子领着几个小头目负责这事,一边还要管着寨里日常琐事,忙得脚丫子都能打后脑勺了。
一时间,山寨里除了白日练兵和开荒种田,但凡一有空闲就人人找事做,个个想挣钱,昔日懒散成性、无事生非的山寨里,竟连个闲人都见不到了。
刘四嫂晚间送鸡蛋和刚摘的香瓜来,便喜滋滋地跟谢让提起,她家刘四被派去送木料进城,已经完成任务回来了。
刘四嫂说:“大当家果真是高门出身的读书人,有见识、有能耐,我们以前哪能想到,便是山沟里的茅草、蒲草也能卖钱,我们乡间原先都是谁家要用了,自己拿镰刀去割就行了。我家两个小子今天还摘了些木耳,非要自己送去收货处,说卖了钱算他们自己的。到底是小子不贴心,这才多大,挣了钱就不想给我了。”
谢让笑道:“两个儿子都能做活挣钱了,嫂子有福气。”
刘四嫂说:“杨行家的她爹当过采药人,她认得一些药材,说我们这山上随处可见的金银花、地丁草、猪耳朵菜,还有那个葛根,都是药材,还有好多呢,可惜她爹嫌她是个女儿家,也没怎么教过她,一般人哪里认得呀,在我们眼里还不都是野草。我寻思着,若是能找个懂得人来指点一下,光这山上的药材便又是一大进项。”
谢让微笑点头,药材这个他自然想到了,只是如刘四嫂所言,许多药材没人认识,便笑着应和道:“难得嫂子这么为山寨操心,我明日便叫人留意着,看能否找个采药人来教教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