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下来第二天,俩人就办了婚礼,然后,宋成文去拖拉机厂当司机,夏梦到剧团做演员,人家两口子进城了。
这时候,洛清微已经昏迷了超过一个月,一点醒来的迹象都没有。
原本早该回部队的沈默,跟部队上打了结婚报告,不知道怎么说的,部队上又给了一个月的假,他要跟洛清微结婚,把人接回家里照看。
这也是沈家人集体做的决定。
洛清微帮了他们家的大忙,又是沈莲的救命恩人,他家照顾是应该的。
别的身份都不合适,儿媳妇的话,就没问题了。
沈云沈莲不可能一直待在老孟的医务室照看洛清微,老孟一个大男人,再是大夫吧,也没法照看,又不能公开俩人的甥舅关系。
怎么办?
沈默的申请送到农场,刘厂长亲自过来跟老孟商量的时候,老孟思来想去,还是同意了。
与其送回京城疗养院,没一音信儿,还不如留在这边,好歹是在他眼跟前儿。
他点头,刘厂长就签了字。
就这么着,一九七六年的元旦,沈家摆酒请客,沈默娶洛清微进门。
第14章 好人有好报
“我们车站算是偏远地区,补助多,家里孩子多,负担重的,肯定愿意换。要是咱公社的车站没有合适的人,多倒换两次,总能换回来。
这样街面上一东一西,从咱家来回上下班,骑自行车就是二十分钟的事儿。
我跟你妈都能搭把手儿。”
沈默的假期没有几天了,家里商量着,他回部队以后,怎么照顾洛清微。
沈云和沈莲都说能照看,可是她俩都大了,沈宝仓年底跑了一个多月,找了许多关系,给沈莲安排到县医院的药房,先干临时工,慢慢再转正。沈云去县浴池上班,有人要拔罐,刮痧,就是她的活儿,虽然不如县医院体面,但是正式工。
这大伯当的,也算是尽可能的一碗水端平了。
俩姑娘上班后,单位不提供住宿,一个月给两块钱住房补贴。得自己添几块钱在县里租个房子,姐俩一起住着做伴。不能天天回家了。
这样一来,照顾洛清微的活儿,就得落到三个儿媳妇和冯宁的身上,她们忙的时候,老太太帮着打下手。
话是这样说,可自家的兄弟媳妇,再怎么着也是隔着房,事实上就得老二沈河媳妇挑大头儿。
当公婆的,不能就那么看着。
沈金库王喜芬两口子就是站务员岗,沈金库打零,有啥活都干,检票,接车,打扫卫生。王喜芬主要售票,其他活儿也干。反正一个车站总共五个人,多少活儿都是这五个人干。
到哪个站都是干差不多的活儿。
要是调动,自己私下里协调好,上面领导不会为难,谁干都一样发工资嘛。
沈宝仓吧嗒吧嗒抽烟,“行,回来就回来吧。少挣点就少挣点,孩子们都有工资,能养活自己了。四媳妇有单位管着,每月发补助,也不用咱搭什么。
二弟妹在家,是更方便些,婆婆照看儿媳妇,合适。”
比嫂子照看弟媳妇,合适。
冯宁是内当家的,不能这么听着,“要是为了离家近一点,二弟和二弟妹也四十多了,回来我不反对。一家子有疼有热的,不差那十块八块的补助。
可要是为了专门回来照看四媳妇的,我不同意。咋还非得喜芬回来照看了?我这大伯母就不是婆婆?怎么就不能照看了?
妈帮着出个眼睛,有事儿叫我,换洗一下十分钟八分钟的,不耽误干外头的活儿。
有啥的。”
照看不能动但是清醒的病人,不好照看,这里不好那里不合适的,病久了脾气还怪,磨人。
这没知没觉的病人,就是良心活儿。勤着给换洗点,别躺出褥疮,就是好照顾了。
要是传出去,让人说她连个活死人都不乐意照看,把妯娌和小叔子从外面调回来,一年少挣一两百,那她成什么人了?
她闺女还得嫁人呢。
可不能落这么个名声。
王喜芬拉着大嫂的手,眼泪都要下来了,“这些年,我俩就没咋在家,仨孩子都是哥嫂跟前儿长起来了,全靠着嫂子教养,我这心里都有数呢。
嫂子也是快当奶奶的人了,哪天侄媳妇生了孙子,你不得给看孩子呀?家里家外的,还能把你劈成两半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