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变,这很正常。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儿,我现在这样儿觉得还行。也说不定哪天干得费劲了,干不下去,就辞职跟着二哥做买卖去呢。”
沈默这话说得,几个人都笑。
二哥指着他,感慨,“你小子现在心眼子是越来越多了。当官当的,跟亲哥哥都没个实诚话。你上任不到一年,跟绞肉机似的,把洼金县的官员干下去三分之二,送进去一半,死刑十来个。
现在别说洼金县城,我们商人圈子里,听说我是洼金县的,都得感慨一句,这地方出了活阎王。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现官声还不错,没人敢贪敢占,对买卖人来说,是好消息。
我的山货厂子现在供货全国就不说了,林总那卫生巾的厂子上了电视广告,钱挣得比抢都快。
好些人都在观望,想来投资呢。
我估计情况,开春之后,能有一波投资的小井喷,你小子要发达了。”
大哥也笑,“嗯呢,我们局里现在开会都没人抽烟,改喝茶了。就因为听说沈县长不抽烟,开会只喝茶。”
大嫂也点头附和,“我们局里也是,那些烟鬼开会忍着都不抽了。看出来沈县长的震慑力了。好像谁抽了烟就能抓起来似的。一个个的,以前闲得望天儿,现在天天看书,背工作守则,就怕县长哪天视察工作,答不上来要开除公职。”
现如今的洼金县各机关单位,提起沈县长,那个不是抖三抖。
第83章 崽卖爷田不心疼
“我打算在育新小学旁边申请一块地,建个商品房小区,未来二十年内,都是洼金县城最高端小区的规格。给咱几家一家留一套房子,孩子们上学方便,住着也舒服些。
也是趁着投资商们来之前,占个先机,到时候房子不愁卖。”
二哥又有新计划了。之所以选小学旁边,是他心里明白,沈默不可能一直在县里待到洛洛上中学。
“老二,你这说的跟梦话一样,咱县城虽说靠山吃山,谈不上贫困,可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那摆着,工资水平平均一个月还没到一百。
一个六十平的院子带一间半土坯房子,三千块钱,都很少有人家能一把拿出来钱买的。
你整什么高档小区?打算卖多少钱?
谁能买的起?
哪来的那么些外商?”
沈江一百个不看好。
“现在商品房也不贵,建材咱们这边儿还没太紧俏,批条子能批下来。我去找老三他们单位承建,基本上手续他们都能包。建材也不贵。卖六百一平有的赚。一百五十平才不到十万块钱,还可以做贷款,一个月还个四五百,我看市场那些门市的老板都买得起。”
特区已经有房贷了,小点的房子一个月才需要还一百多块,很多人都能买得起。不然那商品房市场咋发展得那么快呢。房子建起来,就能卖掉。每天都有几十个工地开工。
“你那说的是特区模式,咱这山沟沟里,可不行。十万块钱,够我和你嫂子挣三十年的。那些做买卖的手头活钱儿多,可进货得花钱,压货得花钱,谁能有那么些存款?
还贷款?一睁眼就背好几万的饥荒?快拉倒吧,愁都把人愁死。要是我,我宁可住狗窝里,也不背着饥荒住个大房子。一年的费用都花不起。”
沈江的头摇得拨浪鼓似的,不认同。
“建吧,二哥。到时候我们留两套大的,占一层,一边儿给马叔和李哥他们住,一边儿咱自家住。就要一楼,奶奶不用上下楼,方便。高档小区管得好,进出登记,比住这边好。”
洛清微先同意了。她活了两辈子了,还能不知道,这会儿把地占了,是多大的优势嘛。
哪怕是过上二三十年,大板房不合时宜了,拆了重建,只不用买地一项,就赚翻了。
沈默补充道:“最好是在小学和中学中间,离高中也别太远的,这样孩子一直到考大学,都很方便。家庭条件许可的,一定会买。”
大哥不知道,他做为主管经济的副县长,可是清楚的很,这几年,二哥做山货厂子,带起来,全县至少二十家蘑菇种植厂,散户无数。年收入都在五千元以上。大户一年能挣上万。更不用说厂子了。
还因着山货走出去了,县里的批发市场,有很多外地人来进货,火车站货运吞吐量相当大,每天都有大量山货发向全国各地。
市场里那些批发商,别看一个两个的,穿得跟叫饭花子似的,一身的土,兜里都厚实着呢。
还有进山采药挖参的老参客,参贩子进山收好山参,现在也糊弄不了人,给的价低了收不走。三十年的参没个万八千的收不走。五十年一百年的不少见,那就是有市无价。
老参客不显山不露水的,家底子厚着。
要说只是为了住得好,享受的,可能谁都舍不得那么多钱。
但要说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的,那你看吧,就算差几万的,只要有来钱道儿,宁可先借点儿,也得把房买上。
“不建大,先把地占上,还得有回迁房呢。回迁两栋楼,单分出去,拿墙隔开。一楼带门市,到时候门市也不卖,就出租。顺道再建一栋家属楼,分给厂里的优秀员工,我就不信,干好了给分楼,他们能不拼命的干。
占上地,先盖两栋三栋的,看看情况。卖得好就接着盖。卖得不好呢,就留着,等发展起来了再盖。咋都赔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