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下朝之后,气冲冲地回到正堂,拍着桌子大骂。
前阵子李瑄立下军功,李隆基龙颜大悦,夸赞他有识人之明。
但李林甫心里却十分酸楚,只能昧着黑心去赞扬李瑄。
这非他本意。
他还指望着卢瑜找时间将李瑄干掉。
结果倒好,自己先出事。
一般的事情,他还能保下。
因受贿杀害县令灭口,他敢多说一句话吗?
幸亏卢瑜不是经过他的手调遣到朔方军,否则他又要被李适之攻击。
由于是他举荐的李瑄,在王忠嗣提出让李瑄暂行丰安军使的时候,他还没理由去反驳。
李适之更不会反对。加上李隆基对李瑄的喜爱,使李瑄在十六岁时,掌握一军。
“李适之这个愚夫,最近处处跟我作为,还拉拢韦坚这个白眼狼。你们给我等着,老夫迟早杀了你们。”
韦坚被新任命为刑部尚书,大有入相之势,加上大理寺卿李道遂跟李适之搞到一起,让他很被动。
他是首席宰相,如果控制不住天下刑法,势必要弱于李适之。
这一夜,李林甫独自坐在偃月堂中,他时而看着天空皎皎明月,时而起身在美丽的花树下徘徊。
当玉兔即将从阁楼前溜走的时候,李林甫起身喃喃自语:“看来要劝说圣人,尽早对突厥左厢和王庭动手。李瑄这竖子不死,无法扼制李适之嚣张气焰。”
同时,李林甫又阴险一笑,这一次月堂思计,他不仅有重新对付李瑄的计划,也有可以让李适之万劫不复的计策。
第46章 再遇薛错
丰安军城。
这一日,皇帝对李瑄的赏赐,到达丰安军城。
绢三百匹,金带一条。以表彰李瑄击退突厥的战功。
同时,还带来李瑄节制丰安军的诏书。
说实话,李瑄没有想到他会更进一步。
他以为王忠嗣会举荐其他人为丰安军使。
因为他资历太浅,李瑄还不知道王忠嗣对他具体态度。
如果没有王忠嗣这个主帅的推荐,即便李隆基再喜爱李瑄,也不可能让李瑄节制丰安军。
李瑄也得知卢瑜的结局,被李隆基下令处死,传诏诸军,引以为戒。
这让李瑄唏嘘不已。
可以说卢瑜的死,与李瑄有直接关系。但这是卢瑜自找,李瑄不会因此愧疚。
在李瑄来到丰安军的整整一个月后,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丰安军城。
他就是新任丰安军副使王思礼。
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今年刚三十岁。
高句丽被大唐覆灭后,高句丽人要么内迁汉化,要么留在辽东,与汉人杂居。
他们迟早会如鲜卑一样,与汉人融合。
王思礼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八百匹精良战马。
这让李瑄喜出望外。
得到消息后,李瑄亲自出军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礼。
“末将王思礼,拜见将军。”
王思礼见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见。
他打量这个年轻的将军,不仅勇猛绝伦,还是一个诗人,据说在长安有很大名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