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363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其他如陈希烈、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多半都会默许。
至于那些被李林甫“立杖马”的谏官,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
“启奏陛下,李将军的统兵、谋略与勇猛,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李将军胜战,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有此国士,国家的北方和西面,必定稳如泰山。臣附议右相的建议!”
裴宽作为宰相,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
这条猜测很大胆,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
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战时任命大臣出征,战斗过后罢免,兵士归各折冲府。
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士兵都是常备军,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哪怕是假传圣旨,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让李瑄掌握四个节镇,裴宽未预料到。
此时,裴宽感叹自己不如李林甫。
他也没有理由反驳忤逆圣人,毕竟他能当宰相,李瑄功不可没。
裴宽的话一出,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无人能阻拦李瑄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那些五品、四品官吏,一言不发地默认。
“左相之言,甚合朕意。兵部尚书怎么看待?”
李隆基点头,两个宰相一致同意,终于让他心顺下来。
他还想问一下曾经当过节度使的皇甫惟明。
“河东、朔方刚失去王忠嗣,必须由李将军这样的强将坐镇,李将军曾在朔方任丰安军使、都知兵马使,与将士熟识,使李将军兼河东、朔方节度使,是完美的决策。”
皇甫惟明哪敢拒绝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