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杨玉环一样,也是宴会中的唯一。
在这中秋佳节,人们遐想月亮,或许也会对杨玉环产生无尽遐想。
“今日赏宴,玉环若是喜月,可令将作监起望月台,以后凭栏尽赏。”
李隆基微笑地看着杨玉环。
仿佛建筑望月台,对他不值一提一样。
哪怕花萼相辉楼手可摘星辰,也不如望月台有格调。
在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心里像是下定决心一样。
“此夜望月即可。”
杨玉环觉得在此望月挺好的。
“待夜浓时,我与玉环至沉香亭上。”
李隆基点头,如此宵夜,揽一时之月即可。
杨玉环轻轻点头,主动为李隆基和李瑄倒琼浆玉液。
她示意李瑄品尝玉案上的水晶龙凤糕,玉露团,太阳稣、软枣糕等点心。
御厨所制,上等食材,各种清香与精致。
李瑄不好推脱,一一品尝。
“圣人、母亲,待会儿禄儿为你们一舞。”
见李瑄又是独得恩宠,安禄山跑过来谄媚道。
“好久没看到禄山跳舞了,男子的粗犷与豪迈,舞技超绝,无人可以相比禄山。来,坐下饮酒吃点心。”
李隆基听安禄山主动跳舞,更加开心,示意安禄山坐在一旁。
安禄山一脸憨笑,兴奋坐下。
此时,又有文人献诗。
“七郎一观!”
李隆基和杨玉环观看以后,直接拿给李瑄。
因为李隆基知道安禄山这个胡儿不懂这些。
安禄山虽会多种语言,但对汉人的诗赋,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是完全不会。
“此诗中能窥夜月,情景交融,可以在公卿之间传阅。”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之前李隆基向他说过,诗文到一定水平,可以向公卿、王公大臣传阅。
一是让众人品评,二是防止抄袭,三是证明非“过时之作”。
此诗是一首不错的应制诗,虽比不上李白的《清平乐》,但值得记录在今后的《全唐诗》中。
“可!”
李隆基点头,然后此诗被一个小宦官拿走,由翰林学士抄数十份,在各个区域传阅。
由此,此诗作者,将为宴会所知。哪怕此诗非今夜最佳,也会打响名气。
有的诗人还在苦思冥想,有的诗人仰望明月,有的诗人试图在歌舞声中,寻找自己的灵感。
不过更多的文人无心做诗,如王维,李隆基不点名,他就不作。
文人们把酒言欢,将此次宫廷宴会当作是讨论诗文的地方。
因为他们知道达官贵人,不会光临他们的区域。
杜甫此时没有献诗而名的心思,因为他相信等十月的制科,他能一举成名,得到展示抱负的机会。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念,他一定要做到。
作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他不放过一次与同行讨论诗文的机会,要夯实自己炼字炼句的本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