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人们会认为早在几年前,李瑄军功未重的时候,就有变法图强的心思。
“李相有何感想呢?”
李林甫有时候能看懂李瑄,有时候又觉得看不懂。
“深感责任重大!进入这个地方,一定要始终如一,不能成为千古罪人。”
李瑄看着李林甫说道。
“是极……”
李林甫被看得发毛,只讪讪一笑。
“李相,我带你前往诸房参览……”
裴宽见气氛尴尬,主动提出带李瑄观看中书门下堂的其他地方。
中书门下堂,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架空六部尚书的权力。
但此时六部尚书,皆主事中书门下。
比如李瑄,成为吏部尚书后,主事吏房,使李瑄掌管着吏部大权。
包括吏部侍郎李彭年就兼任吏房的差遣。
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
这使李瑄的权力表面上不如李林甫和裴宽。
但皇帝信任,托付更多的使职和政务,在中书门下堂,也会询问李瑄的意见。
如果一直采纳李瑄意见,而不听李林甫的言语。
久而久之,李林甫首席宰相的身份就会名存实亡。
而李瑄恰恰有这种趋势。
领常平新法大使以后,意味着这么重要的国策,由李瑄主持。
这对首席宰相来说,本就是巨大失败。
李瑄虽只主事吏房,但他是宰相,有权过问其他诸房事务。
使职差遣正朝着不对的方向发展。
使职由皇帝以敕令任命﹐专管某一具体职事﹐属于差遣性质。让皇帝的权力变得更大。
这对皇权来说是好事。
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
官曹虚设﹐俸禄枉请﹐一饭而归﹐竟日无事。
如果使职进一步发展,到达这种地步,那吏治就会变得更加笨重,对国家的危害巨大。
李瑄现在还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左相,我昨日听说此次制科,野无遗贤。录取的十二人皆是在职的朝廷命官。唉!野无遗贤怎么能这样用呢?”
裴宽刚李瑄介绍完诸房后,李瑄突然向裴宽说起这件事情。
“恐朝野文人士子,因此失望。国家会失去很多人才。”
裴宽向李瑄答复道。
他也非常不满“野无遗贤”的事情,李林甫为讨李隆基欢心,把无数文人士子的努力当成儿戏。
他身为左相,都觉得脸面无光。
“开科举士,本就是为平民百姓机会。天宝二年的‘曳白’事件还未过去几年,就又发生‘野无遗贤’。有才华的人怕是隐居在山上,也不会再参加科举。身为宰相,我们要杜绝这类事情发生,让文人士子重新对科举有信心,相信科举是公平的。”
李瑄神色凝重地向裴宽说道。
“李相有何高见?”
裴宽立刻问道。
他知道李瑄虽年纪轻轻,但脑袋里装的东西绝对是货真价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