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灵溪心灵手巧,她不仅会诸多乐器,读过书,还精通刺绣,会烹煮美食。
李瑄和李适之对裴灵溪的手艺都交口称赞。
当天上午,裴泛和夫人柳氏来到天水王府拜见李瑄。
因为他们明天就要回宜寿,今日是来告别,顺便看一下女儿如何。
见面后,裴灵溪和柳氏、王氏在一起私聊。
李瑄、李适之、裴泛、裴璎在正堂,王府内最好的酒用来招待裴泛。
裴璎现在是李瑄大舅子,一直任劳任怨为李瑄亲卫,李瑄赶也赶不走,十分尴尬。
现岳父来了,大舅子肯定要上席。
虽然李瑄和裴泛的地位天壤之别,倒是在私下,李瑄对岳父毕恭毕敬。
“岳父大人,常平新法已经在京兆推行,你觉得我的常平新法如何?”
推杯换盏后,李瑄向裴泛询问道。
作为京兆地区的县令,他最清楚常平新法。
现在他们是翁婿关系,必须穿一条裤子。
因为朝野上下,都会认为裴泛,甚至裴泛兄弟、叔伯这一脉,都成为李瑄的人。
从赵奉章那里得到的考核信息来看,裴泛这个宜寿令干得不错。
下次晋升的时候,一定会以裴泛优先。
第281章 豪掷黄金两千两
“李相……”
“岳父大人私下称我为七郎。我们只是亲人间的讨论,畅所欲言。”
裴泛还在叫李瑄的尊称,却被李瑄出声打断。
这也难怪。
就像皇帝的岳父,见皇帝也得趋步低头。
裴泛的宜寿县在李瑄的眼皮底下,凡政令先过宜寿,李瑄的铁血风格对裴泛的影响很大。
“七郎,请恕我直言……京兆地区,特别是宜寿县,在天子脚下,百姓较为富裕。宜寿县实施常平新法,昭告全部百姓。实施常平新法半个月以来,宜寿县仅借出去粮食,七百八十升,共五十三户……”
“也可能是麦子刚成熟,百姓不缺粮。需要等待青黄不接的时候,再看效果。”
裴泛想了想,向李瑄回答道。
他的意思很明了,常平新法需要一年时间观看效果,去看它的运行和盈亏。
短时间内,哪怕有大量百姓借贷,也难以看出端倪。
“有道理!大唐幅员辽阔,需要等到明年,才能将常平新法推至大江南北。”
李瑄点了点头。
结婚以后,李瑄变得更加成熟,他的意志虽然坚如钢铁,但心里不再感情用事。
他不急,慢慢来。
“岳父大人,你在吏部的考核优异。但天下郡县考核勉强合格,甚至不合格的都大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呢?”
裴泛能和李适之说上话,因为李适之已经没有锋芒。李瑄不主动说话,他也不和李瑄主动。
李瑄又问裴泛这个问题。
他其实已经问过杜琎、赵奉章、王昌龄等久在地方的官吏。
他想要裴泛也能给他至答案,看看能否让他满意。
“七郎,以前姚、宋为相,整饬吏治,使地方有使命感,大部分官吏都能公正的治理郡县。可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盛世之中,皆是名利客。姚宋织成的大网,早已被欲望的剪刀,剪得尽是漏洞。有的官吏在大网内外来去穿梭,逍遥法外,有的官吏为了五斗米折腰,有的官吏无功无过,苟安乐一时……”
裴泛放下酒杯,端正身子,向李瑄阐述当前地方的风气。
自天后朝以来,先后的政变,外部局势不稳,贤臣们多被贬地方,州县人人自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