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不同,此时安禄山根本不敢频繁去长安,害怕去了就回不来了。
“杨国忠只是小丑,不必理会他,郡王一定要忍耐住。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我们未准备好,一定不能轻举妄动。”
严庄向安禄山提醒道,和好几年不同,这两年安禄山的脾气越来越怪异。
好像和安禄山越来越胖有关。
“什么时候能出兵?”
安禄山询问严庄。
“我们要准备足够两年的粮食,二十万大军的备用兵甲。”
“您招募的曳落河,也没有完成训练。出兵前,还要派人向同罗、室韦、靺鞨的首领商议,让他们也出兵相助。”
严庄回答道,给出准确时间:“最好在两年以后。”
不同于高尚,他非常看重军队的后勤,做好持久战斗的准备。
成大事者,必未雨绸缪。
“两年,我还能活到两年后吗?”
安禄山非常不满。
河北一些文人官吏,肯定有发现异常的,向李隆基告状。
大的谋划,粮食的征集,兵甲的制作,哪是那么容易隐瞒的?
“现在圣人还信任您,如果觉得风声不对,便称病不朝。”
严庄向安禄山说道。
远在边塞,称病不朝,能拖延很长时间。
“我现在担心的,还有西面的那位……李瑄小儿又立下大功,他这么能打,会成我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