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大唐天将军 第696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由于这些汉将包括军使、副使,职位不低,狗头军师高尚告诉安禄山,等过段时间,让何千年入长安,请求圣人以这三十二名汉将“怯弱”为由,换成蕃将,这样就能把军队牢牢把控。
安禄山觉得可行,只要他不去长安即可。
他已经做好称病的准备!
……
安禄山离开长安不久,关中地区突降暴雨。
暴雨停下后,又是连续的大雨如注,数十日不停。
正好在麦子熟之前开始下大雨,以至于良田全毁,颗粒无收。
又有无数农田被淹没,关中地区遍地成河,已成泽国,根本无法再种新的庄稼。
已经不再是开元年间,皇族贵族吸血关中百姓,虽有余粮,但并不是很多。
要知道,经过时代发展,人口激增,长安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
都城最重要的粮食问题,长安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开元年间,李隆基前前后后近十年在洛阳处理政务,美名曰“移都就食”。
韦坚开辟广运潭,一定程度缓解长安的粮食紧张,但治标不治本。
所以这几年,朝廷一直在收购关中的粮食。
即便是一些富农,都把粮食卖给朝廷,换取钱财。
而这种交易,对百姓来说是灾祸的开始。
粮价暴涨,已经可以预料到了。
伟大的圣人李隆基在兴庆宫中,终于良心发现,把杨国忠叫到南熏殿:“大雨下了这么多天,长安附近有没有灾害洪水发生?”
李隆基好歹曾经英明过,连日大雨,自然联想到灾害。
“回圣人,雨水虽多,但并未伤害到庄稼。请圣人放心。”
杨国忠拍着胸脯保证道。
李隆基到底是没有心情去深究,相信杨国忠的鬼话。
大雨又下十来天,李隆基又想到雨天麦子无法收取。
杨国忠不知道从哪弄一束麦子,穗子又长又粗,个个颗粒饱满。
李隆基这才完全放下心。
同时,杨国忠耍了一个阴招,让咸阳令弹劾京兆尹李岘,说李岘面对大雨灾害时无能。
李隆基一声令下,李岘被贬为长沙太守。
新的京兆尹是杨国忠推举的亲信。
李岘身为京兆尹,全力赈灾。但大雨滂沱,他缺少人手,难以施展。
只能通过京兆仓库和常平粮仓的调度,尽量维持长安的粮价,等雨停下时,再进行赈灾。
在李岘被贬的第二天,长安粮价,瞬间崩盘。
雨灾前长安粮价斗米二十文,短短几天涨到斗米四百文。
普通百姓倾尽所有,只能买两三斗米。
而这些米,又能够一家老小生活几天?
长安的百姓有歌唱:想要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可见李岘执政京兆尹这几年的深入人心。
杨国忠自然不会承认这是他赶走李岘的过错,他隐瞒不报,甚至开始严管灾害,地方郡守、县令自行处理。
形成一种郡县不受暴雨影响的假象,反正圣人也不会出长安。
扶风太守房琯向李隆基上奏当地水灾严重。
但房琯的奏折根本到不了李隆基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