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明德门三里的时候,京兆尹崔光远率领长安的文武大臣等候。
“拜见天水王,拜见圣人!”
崔光远先拜李瑄,再拜李隆基,然后才道:“臣率领百官,迎接圣人回京,百姓在朱雀大街夹道等待,希望主持大局。”
长安的大小官吏,也见到与圣人同乘龙辇的李瑄。
心怀圣恩者怒目圆瞪。
若非场景,他们一定会大骂李瑄无礼。
“叛军攻破潼关,国家危难,致使圣人前往蜀地。幸亏本王率兵赶到,才得以护送圣人回京。在大尹的辅助下,唐军击败叛军,旗开得胜,我一定会请奏圣人嘉奖你。”
李瑄主动开口,向崔光远和文武官吏说道。
“谢天水王,谢圣人!”
崔光远再拜后,开始加入龙辇旁边的文武大臣队伍。
形成文武百官拱卫李瑄和李隆基回长安的意向。
仪仗队被崔光远带出来,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彰显天子的尊贵。
但谁都明白,是皇帝抛弃国都和百姓逃离长安,然后被李瑄“请”回都城。
面对危险,逃离长安的那一刻,使李隆基的天子之名,颜面扫地。
自流传天水王大军到达,将与李隆基再回长安的消息传出后,长安的乱象渐渐平息。
崔光远处死一百多名趁火打劫的泼皮无赖,追回不少财宝。
再加上城中还有一些京兆府士卒和金吾卫,使长安没有蒙受太大损失。
申时七刻,明德门打开。在长安百姓翘首以盼下,羽林仪仗最先进入明德门中……
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游行,与李隆基论开元宰相
长安没有皇帝,便不再是国都。
百姓一度因李隆基的逃离,人心散去,王公贵族人人自危,宫女宦官想方设法逃离,监狱犯人无人看管。
李瑄没有让人遮掩李隆基的“千乘万骑西南行”。
市坊之间,都流传着叛贼安禄山攻破潼关,圣人仓惶逃离的故事。
安禄山的叛军所过残戮,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从河南逃亡关中的百姓,口口相述被叛军占领的悲惨。
使得潼关成为长安百姓心中的一道防线。
潼关被攻破,百姓向终南山内逃亡是必然的。
百姓失去皇帝,就是失去主心骨。
天空蒙上阴云,东北的恶狼即将入关,渭水将变成血红色,无数坟墓被掘开,生民与亡灵都不得安息。
在这种绝望之下,天水王李瑄如曙光一样从天而降。
哪怕之前朝廷将李瑄定义为“李贼”。
但十来年间打下的威望,使无数生民将意志加在李瑄身上。
特别是李瑄剿灭叛军先头部队的消息传出后,更坚定京兆百姓的信念。
有一种“公不出山,奈苍生何”的即视感,人们认为想要剿灭凶残的叛乱,除了天水王,没有别人。
民心稳定,京兆百姓不再奔逃,回归长安。
更重要的是,无能的杨国忠和穷奢极欲的“五杨”,被李瑄以“清君侧”的方式缉拿。
杨氏门楣显贵,无以复加。
她们得宠的时候不但欺民,也欺权贵。
即便得到贿赂的百两黄金,她们依旧认为对方是巴结她们,将对方当做猪狗一样呼来喝去。
公主、驸马、皇孙、宗室、大臣、士族、贵族、宦官、豪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