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之将

替嫁之将 第12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唉,改日吧。
**
破晓,晨光点亮日晷的晷针。
针影如苍天的剑,为人间指明时辰。
百官按品级肃然列队,以两位皇叔为首,踏上丹墀,安静有序地步入和德殿。没人说话,只有袍服的窣窣摩擦声。除了不能闲聊,打哈欠、打喷嚏也万万不可,会被记为殿前失仪。
若不慎放个屁,脸皮薄的会自我了断。
楚翊站定,感觉庆王在盯着自己。又是那种阴冷刁钻,仿佛在鸡蛋里挑骨头的眼神——候朝时也这样,他眼睛就不酸吗?
楚翊侧目,友善地弯起双眼,一团和气。被削为郡王之后,他胸前的正龙又成了行龙。此刻正登云踏雾,傲睨一旁的庆王,反倒更具气势。
伴着一阵和煦春风,十岁的永历小皇帝款步上殿。接受跪拜后,他瞥向攥在小手里的字条,按部就班地询问各部衙当前要务。
最后,他将字条纳入袖中,额外说了两点。
“眼下东北还在春灌,朕听九叔说,村庄之间常因争水源而群殴,伤财害命。命各地知县、县丞,亲自下乡走访,跟那些保长、甲长一起协调矛盾。哪个地方,再发生伤亡超过三人的群殴,县官就别干了。”
群臣皆呼“皇上圣明”。
“以及,谋害皇九叔的逆贼刘衡即将问斩,百官务必到场观刑。”说完,永历瞄一眼揣在袖中的毽子,问诸卿还有何事启奏。
“臣有几句话,要问宁王。”
大殿上,响起庆王冰冷不善的质问。
他转向楚翊,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像一个憋了许久的屁,终于畅快淋漓地泻了出来:“四月初五,殿试放榜那日,你与一位重臣深夜密谈至天明。你该告诉皇上,你们都密谋了些什么?”
来了!
楚翊眸光一凛,咬住下唇,以免笑出声。
庆王以为,终于拿住了他的致命把柄。殊不知,是自己的喉头撞上了他的刀尖。
他目光闪躲,故作胆怯。恨不得把脸怼到庆王眼前,让对方看清他的心虚:“我没密会什么重臣。李太医回家探亲去了,我就招了一个市井郎中来为仆人看病,我听不懂四哥在说什么。”
永历也不懂,孩子气地挠了挠头。
庆王紧追楚翊闪躲的双眼,愈发亢奋,找回了中秋之夜力挫三哥的快感:“为何皇上必须知道?因为,那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皇上。他,便是皇上的老师!”
此言一出,大殿死寂如坟墓,接着腾起一片哗然:“吴大人?”“不会吧……”
原本敛目肃立的吴正英愕然抬眼,目光如锥,刺向庆王。他近乎全白的胡须微微颤动,合起双眼,深深地叹息。
这声叹息像一股冷风,吹得永历的脸色空前冷峻,稚嫩童声也尖厉起来:“初五?你确定?!”
第215章 绝杀时刻
“我亲眼目睹,初五的亥时正刻,吴大人进了宁王府的后门。”庆王自信地扫视群臣,最终将紧迫的目光逼在九弟脸上,“直到天亮,才出来。”
“我与吴大人并无私交。”楚翊淡淡道出实情,“四哥,你做梦了吧。”
然而,庆王固执于“眼见为实”,发出尖锐的嗤笑。他的拥趸们也跃跃欲试,待他将罪证夯实,就要疯狗般一拥而上,分食了楚翊。
令其以郡王之尊上殿,以庶人之卑回家。
“第二天,你困得哈欠连天,以为我没注意?”庆王威风凛凛地踱步,用手指戳向楚翊,“你和吴大人,选在放榜那日会面,是因为这些新科进士里,就有你们要笼络的人。怎么安排,你们已连夜商量好,包括让探花做皇上的侍读。
殿试的选题,之所以是‘论翠屏府之新政’,也是吴大人要为你在新科进士中树立威信。试卷我看过,无一例外都对你赞扬有加。还有,上次泄题,你自请削为国公。而吴大人在皇上耳边说了一句,你便只是降为郡王,不痛不痒。哼,你们的关系,非比寻常!”
庆王又扫一眼面无表情的吏部尚书袁鹏,再度盯向楚翊:
“去年秋天,原吏部尚书杨榛犯事。谁也没想到,会擢升袁大人接任。谁人不知,你老九是袁太妃一手抚养,袁大人算是你的舅舅。这,必然也是吴大人左右了皇上的想法。袁鹏刚站稳脚跟,又拔擢了革员李青禾,将其安排在户部,为你效力。”
一番高谈阔论后,庆王面向御座,激昂地下了论断:“吴正英对宁王百般袒护,不胜枚举。臣断定,这二人已结为朋党,意图摆布圣意。其党羽,还有袁鹏和李青禾。”
楚翊平静地看着四哥,在心里为对方的前途吹奏起唢呐,布置了庄重的灵堂。
小五判断得没错,庆王找了许多佐证,来巩固自己的结论,且深信不疑。先入为主,是要命的人性漏洞。那个初遇小五,一见钟情的少年逃不过,庆王也一样。
庆王甚至没查一查,初五那天夜里,吴正英在哪。他被表象,和抓住对手把柄的兴奋彻底蒙蔽了。
“四哥,你构陷忠良。”楚翊的回应简短而掷地有声,“我不曾密会吴大人。初五夜里没有,之前也没有。”
庆王瞟他一眼,得意地昂着头。皇上已无人可依,亲近的师傅和九叔都背叛了他,他只能依靠自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