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不能。”叶星辞端过烫手的陶碗,在最近的粗木长凳挤了个位置,嘶嘶哈哈地开吃。
这附近集结了六万兵马,这么多人一起吃面,蔚为壮观。不过,号称十万。据探报,喀留亦集结重兵,搬出家底,号称八万。其实,不到四万。
北昌共六十万常备兵马,分散全国,比大齐多十万左右。和江南一样,常备军只战不耕,只需吃饱喝足参加操练。
另有百万军户,战时征召,都是放下锄头就能披甲执锐的壮丁。有的农民甚至自备鞍马,使用农具随军出征,就为靠军功受封赏。
共十万常备骑兵,五万精锐铁骑。其中四万,布防在西南齐昌边界。
“他娘的,一个个像饿了十天的野猪拱进庄稼地,给老子留点!”一名什长笑骂,部下也哄笑。
叶星辞捧着碗,心生神往:唉,给老子个什长当当也行啊。
军中五人一伍,十人一什。其上有路,一路约百人,长官为小旗。
再上为旗,一旗约四、五百人,分为四至五路,长官为总旗。
旗上为营,一营约一千五百人,分三至四旗,长官为总卫。
营上为镇,一镇约四、五千人,分三至四营,长官为总镇。
在护送公主离开兆安时,叶星辞已规划好,回国就从军。人生目标是当个总镇,总卫也行。再不济,也是个总旗。
然后,他就开始了总穿裙子的生活。
“吃啊,风大,等会儿凉了。”
楚翊的声音令叶星辞回神,继续埋头吃面。人的本质都是贱皮子,丰盛的接风宴他不觉多香,这一碗面汤却想把舌头都吞了。
他想再盛一碗,却发现锅空了,只剩汤和菜面渣渣。
见状,楚翊大笑,给他讲了一个军营干饭技巧:“我陪恒辰太子巡边时,发现在军队里吃饭,第一碗不能盛太满,这样才能抢着去盛第二碗。而这碗务必多盛,因为没机会吃第三碗了。”
叶星辞哑然失笑。这些,四哥从没讲过。他是统帅的参将,不用抢饭。
第237章 传令兵叶小五
“没吃第三碗的机会?”叶星辞端着空碗嘟囔,“像我这种能吃的,不得天天挨饿,都没力气打仗了。”
楚翊却笑道:“真到上战场时,反而不能吃饱。跑不动,脑子还迟钝。也不能喝太多水,你正跟敌人厮杀,结果尿急,会迈不开腿。”
叶星辞大笑。
楚翊说的他都不知道,书里也很少提这些细枝末节。可是楚翊年少时在军营呆过,深知战争不只是运筹帷幄,更是吃喝拉撒。
成败,往往由一连串小事决定。一顿不干净的饭,或许会导致一场巨大溃败。
“拉撒很重要的。”楚翊认真讲起便溺之事,“扎营头件事,就是挖茅坑。须在下风口,远离水源和灶坑的地方。拔营头件事,就是掩埋茅坑。”
叶星辞苦着脸摆手:“别说了,人家刚吃完饭。”
“你全天都处于刚吃完饭的状态。”
叶星辞皱皱鼻子,算是对调侃的反击。此时,他才注意到另一类人。
他们衣衫脏破,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骨架子。在普通士卒吃完后,才默默将锅中剩菜淘走,装在桶里,不知提哪去。叶星辞以为是喂猪,却见有个人边走边用手淘干货吃,被个军官抽了一鞭。
“那是充军的犯人,也叫谪发军,归属罪役营。”楚翊解释,“吃剩饭剩菜,干重活累活。除了在军中干活,有时还帮村民务农,雇金收归军队。”
“让恶人做苦役,算是自食其果了。”
这时,叶星辞看见罗雨咬住下唇,揉了揉头,似乎不适。他一定很讨厌这里的氛围吧,从小被掳到军营为奴,吃尽苦头,背上还烙着战马的标识。
“罗兄弟,不然你先回去休息?”叶星辞温和地看着他,“这很安全,何况我也能保护九爷。”
罗雨怔住了,讶异于王妃的细心,扯了扯嘴角:“没关系,我很好,谢谢关心。”
“谢什么,我们是老乡嘛。”
忽然,又是一声号令。
叶星辞以为今天加餐了,又乖乖把空碗端好。而后才听出,号角声与方才不同。只见这一营的兵士们立即放下手头的活,列队奔赴校场集结。
“啊,有情况!我也去!”
四下脚步杂沓,烟尘四起,叶星辞也抛下夫君,兴冲冲地混迹其中。他徒有雄心,却连号令都听不懂。他羞愧于自己的无知,却也欣喜于从此刻就可以学起。
他才十八岁啊,学啥都不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