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庶子无为(科举) 第69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村里人歇得早,沈江霖将开了大半天通风的木窗关上的时候,往外看去,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方圆几里的人家里,恐怕只有他们家里还有灯火在亮着。
星垂平野,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犬吠之声,一切只余“平和”二字。
沈江霖这次最多的行李便是两个书箱,他将里头的书一本一本摆齐,放在书案上,又拿出笔墨纸砚,端坐在书案前,开始写家书。
一灯如豆,少年背脊挺直,侧颜俊秀无双,浓密的睫羽宛如蝶翅,在灯下垂下阴影。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容安侯府内四处明角灯通明,还不到就寝的时候,这灯就不会熄。
偌大侯府里少了一个人,似乎很多人都不觉得和往日有什么区别,但是有些人却觉得心上空了一块。
徐姨娘针线做到了一半,又放了下来,有些呆呆地看着窗外,不知道霖哥儿到了徽州没有,路上可顺利,吃不吃得饱,睡不睡的好?
儿行千里母担忧,从来没和儿子长时间分别过的徐姨娘,这几日连做梦都是儿子在路上的事情。
沈初夏挑起布帘子进来,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她缓步走了过来,轻轻坐到徐姨娘对面,等到人都坐下了,徐姨娘才恍然回神:“二姑娘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沈初夏拉住徐姨娘的手,劝慰道:“小弟是跟着唐大人一起出行的,您别太担心了。”
徐姨娘扯了扯嘴角,想叫女儿不用为她操心,可是眼睛一眨,里头的泪水还是落了下来,她用手掌抹了去,吸了吸鼻子,落寞道:“你以为我就担心你弟弟?一想到过两年你和三姑娘一个个都要嫁出去了,我这心里真是……”
徐姨娘摆了摆手,将手里的针线放进了箩筐里,抽出汗巾子擦了擦鼻子:“瞧我,这一天天的,净是说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话,你们姐弟几个各有好前程,我该高兴,该高兴才对。”
沈初夏被徐姨娘这般一说,本是见徐姨娘这两个月都是闷闷不乐,想要宽慰她一番的,没想到竟是没忍住,自己比徐姨娘掉的眼泪还多。
徐姨娘以前一直觉得几个孩子还小,哪怕前两年沈初夏定下了婚约,她也不觉得女儿很快就要出嫁,毕竟还有好几年呢。
可是沈江霖一走,徐姨娘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孩子长大确实就要离家了。
两个女儿自不必说,以后都是要嫁入别人家的,哪怕是霖哥儿,如今这般出息,徐姨娘虽只是个没见识的后宅小妾,可也知道当了官的很多都是要外放的,一去就是好多年,就算她哪一天重病垂危了,都有可能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毕竟她只是一个姨娘,儿子连守孝都不必。
莫说徐姨娘心中千回百转,愁绪满腹,就连不把此事放在心上的魏氏,有时候看到孩子们来请安,见少了一个人,也颇是不习惯的,脑子里要思索一下,才回想起来,哦,如今这个孩子远在徽州,根本不在京城了。
魏氏以前防着沈江霖,害怕沈江霖心思狡诈,以后要谋夺容安侯府的爵位,可是如今沈江霖优秀太过,一个进士已经是板上钉钉,魏氏也渐渐明白过来,以沈江霖的资质本事,或许用不上费尽心思和他哥哥争夺家产,就能自己创下一番基业。
紧绷的心思放下了,魏氏再看沈江霖,也觉出了这孩子的几分好,云哥儿事事愿意听他的,原本魏氏觉得这样不妥,但是后头她自己仔细思量,这些事,没有一件是害了云哥儿的,反而是处处帮他着想谋划。
读书进学上的帮助都不必说了,当她有一次在儿子面前无意间叹了一声,自己看中了一处铺面,但是现银不凑手的时候,儿子居然让她等一下,然后扭头就给她拿了两千两的银票。
当时魏氏拿着那叠银票整个人都呆了,几次问他这钱到底哪里来的,最后沈江云见实在瞒不过去了,才让魏氏发誓不告诉别人,把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等魏氏听完之后,这才知道,原来风靡整个大周的《求仙记》居然是霖哥儿写的,而写的初衷竟然是为了帮沈江云的画造势。
不仅仅是造势,这本书所有挣到的银子,都是分了沈江云一半。
这么多年,分给云哥儿的利,足足有几万两了!
魏氏听到这个数额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恍恍惚惚了,只叮嘱沈江云银子自己好好放好,不要乱花了去,走的时候差点被门槛绊了一跤,还是沈江云眼疾手快,把她扶住了。
魏氏再小人之心,也明白,沈江霖不必为了她儿子做到这种程度,若这都不是当云哥儿兄弟,那还有什么是兄弟?
既羞又愧,魏氏有一阵子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庶子了,一直到沈江霖远行了,才觉着自己竟也是想他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年的年礼,可得备一份送到徽州去,笔墨纸砚,菜干腊肉,吃的用的穿的,都要准备一些才是。”魏氏心中思量着。
沈江云刚刚和秦先生讨论完一篇文章,天色已黑,沈江云读了一年的书,嫌马车气闷,快到容安侯府的时候,先下了车步行回去。
最近课业愈发繁重,沈江云要在明年的会试去拼一拼,此刻是一点都放松不了。
他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明月,不知道此时此刻,二弟是否与他共赏这轮明月,更不知道二弟的家书何时才能送到?
今时今夜共明月,此时此刻难为情啊!
不知道此刻的二弟,是否和他在一同看这一轮明月?
第69章
沈江霖同唐公望夫妇度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快到年尾了, 天气寒冷,一屋子人干脆躲在屋里不大出门,沈江霖写春联, 许氏夫妻两个帮着张贴,云嬷嬷和钟氏一起剪窗花, 贴窗花,然后便是做些炸肉圆、炸熏鱼、炸麻花,炸完之后锅灶不能闲着, 继续炒花生、炒瓜子、炒蚕豆, 蒸包子、蒸馒头、蒸白糕。
灶房一天到晚都离不开人,沈江霖和唐公望师徒两个就被钟氏发配到灶口, 专门给他们几个大师傅做烧火工。
沈江霖坐在灶口边,看着柴火, 吃着花生, 闲了拿一本书继续翻上两页,或者逗钟氏和云嬷嬷说说她们年轻时候的故事,倒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唐公望又命沈江霖空了多写几幅春联,放到了村中祠堂口, 谁家要是缺春联便可自己随意拿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