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庶子无为(科举) 第11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实在不快点走不行了,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了,哪怕早上起来没有喝过水,此刻也是憋不住了,为防人前丢大丑,只能快步走。
沈江霖比他们要幸运许多,他还要留在宫中当值,自然直接可以在宫中如厕。
内阁是权力的中心,自然不会偏远,内阁的办公房就在“文华殿”后的“文渊阁”内,杨允功到了“文渊阁”,立即去解了手,又有随侍的人早就将热在小炉上的饭菜端了上来,一荤两素一碗汤,杨允功吃的简单,但是在群臣之中,能这么快就吃上热汤热饭,杨首辅也算是独一份的了。
杨允功年纪上去了,胃口就不太好,但是今日实在是饿极,连用了两碗栗米饭才停筷。
停筷之后,又有人端来铜盆和热茶让杨允功净手漱口,等到这一通忙活完,杨允功才感觉到人又活过来了一些。
呷了一口茶,杨允功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让人将张梦渊喊了过来。
张梦渊同样也是内阁辅臣,同时官拜正二品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张梦渊可以说是杨允功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不仅仅是杨允功的同乡,还是杨允功当年做主考官的时候考中的进士,这些年来,张梦渊一向以杨允功为马首,私下里以恩师相称,自从被杨允功提拔进了内阁后,更是成为了杨允功的左膀右臂。
内阁之中一共五位成员,张梦渊作为杨允功的铁杆,自然会让杨允功在内阁的话语权进一步地提升,无人敢轻易触怒了他。
张梦渊一收到传唤就立马走了过来,见杨允功的茶盏已空,连忙给他续了一杯茶,等到杨允功喊他坐了,张梦渊才从善如流地在杨允功对面坐下。
这间是杨允功的小办公房,此刻四下无人,只有他们两个,张梦渊便恭敬道:“恩师叫学生过来,是不是要说沈江霖的事?”
杨允功冷笑了一声,目光更是带了一丝冷意看向张梦渊:“当时调查沈江霖之事,我是交给你去做的。”
杨允功就这一句话,但是已经让张梦渊听了之后,冷汗直冒。
“文渊阁”本身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另外四位阁臣都在一个地方办公,只有首辅大人有特殊优待,另外隔了一个单间出来供他休息吃饭。
这间房间不足十平,里头只摆了一张书案四把圈椅以及一张卧榻,狭小的空间里点上炭盆,里头明明温热的很,但是张梦渊却没有感受到一丝热意,他心惊胆战,没想到杨首辅将今日没达成目的之过怪罪在他的身上。
作为阁老之身,又是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张梦渊虽然在杨允功面前诚惶诚恐,可是在外人面前却是一向端庄持重,刚刚他在朝会之上并没有出列发言,原本张梦渊还以为杨允功要怪罪他这个,他都已经打好了腹稿,没想到竟然直接怪罪他没有做好沈江霖的背景调查。
可是他早就派人将沈江霖里里外外都查了一遍,沈江霖在京城里不是查无此人的情况,相反,他名气不算小,但都是关于沈江霖六元及第之名的赞赏,另外荣安侯府里,前荣安侯沈锐就是个懒货,在朝堂上什么建树都没有,思来想去只能以渎职之罪来攻讦他。
新的荣安侯沈江云更是一个低阶小官而已,刚刚当官没几年,一清二白,至于沈江霖本人,入官场才一年,随便怎么查,都那么几件事,否则他又何必深挖什么荣安侯府买地的事情?
但凡还能查到什么把柄,他不会以此来上奏么?
看到张梦渊还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杨允功的双眉紧紧皱起,打理精细的胡须因为烦躁,捋的时候有几丝乱了。
杨允功虽然如今面皮松了,但是双眼深邃、鼻梁高挺,想来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副好相貌,如今年纪大了,更添威严,红色官袍加身,胸口的补子上仙鹤展翅高飞,腰间青玉革带,脚上黑色皂靴,统御百官多年,文臣领袖人物,他的怒气,有时候比皇帝发怒,都更让下面的人心惊胆战。
张梦渊小心翼翼地问道:“恩师,难道您认为沈江霖有不妥之处?”
第118章
杨允功用张梦渊, 就是因为张梦渊在朝堂之中没有根基,但是做人灵泛,长袖善舞, 同时能力也是不俗的,基本上他交代给张梦渊的事情, 张梦渊都能妥当地完成,同时又不缺乏忠心,好几次在他危难之际, 张梦渊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力挺他,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经过多次考验的,才能让杨允功对他看重至此。
否则, 杨允功一国首辅,想要追随他的人何止千万, 哪里会看的上寒门出身的张梦渊?
就是因为这个世上, 又有忠心又有才干的人太少,所以张梦渊才冒了头。
大部分的人,若有了几分才干,就开始目中无人, 恨不得眼睛长到头上去, 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哪怕暂时听话, 日后有了点权力后, 还是会翘尾巴自立门户、不听指令;也有些人是忠厚老实的,本本分分做事, 但是他的能力就在这里,虽然忠心耿耿,但是思考的太少, 用起来的时候就格外不趁手,稍不留意还可能坏事。
而张梦渊就是属于刚刚好的那种人。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因为杨允功的几个子侄辈里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若是杨家家族里就有,自然是先要扒拉自家人,可就是因为要么是烂泥扶不上墙,要么才干平庸只能在不起眼的官位上任职,哪怕心里再想提携他们,也要头脑冷静,硬将他们推到台前显眼处,只会引人注目、受人于柄。
这是杨允功这么多年来的心病。
他自己不说比肩历代名臣,但以后的大周史记上总会留下他的痕迹,奈何杨家一族之中却是后继无人之像,尤其是被他曾经寄于希望的第三子杨仁和,明明是块读书人的材料,十六岁的时候就中了解元,那个时候杨允功正是往上爬的阶段,官运亨通之余,幼子又时常被人夸赞有他当年的风采,真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以为自己算是后继有人了。
谁能知道后来幼子就逐渐荒唐了起来,和一个同窗不清不楚,被他关在家里读书后,更是每日发了疯一般挣扎地披头散发不顾仪表也要跑出去找那同窗,气的杨允功将他抓起来就一顿好打。
从此以后,杨仁和就一蹶不振了起来,书也不读了,科举也不考了,成日里就在家里写一些酸诗、酗酒度日,杨允功的妻子看不下去,求杨允功成全了幼子和那人。
但是杨允功正是官场上的关键时刻,他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家人成为他身上的污点?让他的政敌找到地方来攻讦他?
杨允功也是个狠人,他二话不说给他杨仁和聘下了一个良家女子方氏,压着杨仁和拜堂成亲,一杯春酒下肚,关着门让他们行了周公之礼,见一次不见效,后来又和杨仁和做下了约定,才让他的妻子方氏怀了孕。
方氏怀孕之后,杨仁和被杨允功派人送回了湖广老家,方氏则是被留了下来悉心照料,等到孩子生下来后,幸而一举得男,让杨允功松了口气。
等那孩子到了三岁开始,就跟在杨允功身边读书,杨允功想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只想着功名利禄,没有仔细培养好孩子,大儿子二儿子是愚钝不开窍的,生下来的孩子也资质平平,但是三儿子既然比他还有聪明像,没道理他的孩子培养不出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如今也已经长大成人,让杨允功欣慰的是,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花,前几年杨志远就中了进士,后来在杨允功的运作下,成了七品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属于中书科,中书科隶属于内阁,等于是内阁的辅助部门,专门帮助内阁阁老书写制诏和银册铁券,或是整理奏折等。
这个中书舍人的官位是微妙的,若是无人提携,那不过就是做一些典史的活而已,无甚权力,若是有人提携,那便是青云直上,日后若有造化,直入内阁也未尝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