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家殷勤过来给段知微牵驴车,送她出门,段知微也邀请老管家小年夜一起来用暮食,岂料老管家拒绝道:“老朽这把老骨头,不爱出远门,感谢娘子邀请。”
他笑得朴实,又慈爱地望段知微一眼道:“还望段娘子常来袁府。”
段知微只好点头应是,心里却想,自己一个商户之女,若非特别必要,成日往四品大员的府邸跑也不成个样子啊。
她上了驴车,礼貌跟老管家道别。
老管家叉手向她施礼道:“娘子千万要常来啊,老朽好久没见都尉笑这么开心了。”
段知微一个踉跄,差点从驴车上栽倒。
这都到古代了,怎么还能听到“少爷好久都没笑这么开心”的古代版?
还未走到食肆门口,就见蒲桃和另外几个小女郎在寒冬腊月的小巷一起在追卖饧糖的小商贩。
段知微这才想起,岁寒之际,正是饧糖上市的时节。
盖因此糖是以麦芽小火炖煮融化熬煎而成,制成一个个橙亮的糖块,夏日很快就会融化,只此只有在冬时,这糖才会贩卖。
段知微在现代吃过这糖的进阶版,名为“葱糖”,也就是将白糖、麦芽糖、水和花生油混合一起熬煮成饴,呈现细管长条状。这糖极白无渣,入口酥融若沃雪。
还有糖葱薄饼的吃法,就在薄饼中放入葱糖,再撒上芝麻和花生包在一起吃。
听闻还有放香菜、咸菜之类的吃法,不过这种段知微就敬谢不敏了。
蒲桃跟小伙伴追了几条街终于还是追上了那卖饴糖的小商贩,商贩敲两下锣鼓,开始给几个小女郎分糖。
蒲桃得了一块吃得开心,一扭头看到段知微坐驴车上望她,立刻拿着糖跑过来:“娘子你回来啦!”
段知微把她抱上驴车,带着蒲桃一起回家,这孩子果然胖了,段知微干活练得一手好臂力,抱她的腰还是吃力。
只不过看着蒲桃开心吃饧糖的模样,段知微想,算了,小孩子嘛,开心最重要。
腊月二十四需夜送灶神,对于以灶为生的食肆来讲,送灶神是格外大的一件习俗,饶是段知微这等接受了现代思想的人,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一大早段知微便老老实实将火房灶台清洗个几遍。阿盘和蒲桃拿了个小胡床坐在太阳下折元宝。甄回也想加入,无奈那双手写字算账可以,折元宝折得歪七扭八,在遭受妇女们的一阵嘲笑后,红着脸也去清洗灶台了。
段大娘一大早去东市排队买回了胶牙饧。这糖又称糖元宝,蒲桃最爱这种糖,立刻就撤了手上的活,伸手拿来吃。
这回段大娘大方了一回,买的较贵的那种花饧,里头加了花生碎,饴糖粘牙,花生焦脆,吃得蒲桃满口生香。
本来这种胶牙饧段知微也可自己做,架不住熬起麦芽糖费时费劲,又卖不出什么花样,她果断选择了放弃。
段知微做了些谢灶团,既给自己拜灶神用,又可以卖给别人,这馅有猪肉的、萝卜丝的还有豆沙的,腊月冷,食物易于保存,就搁在井边上拿纱网布一罩,能吃上半个月。
据说今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会言人过失,需要用胶牙饧封住灶神的嘴,段知微刚端起那盘糖,就被段大娘阻止道:“这怎么能由你来给灶王爷封住嘴巴呢,去把甄回喊过来。”
听说是有“妇女不得预”的风俗,段知微颇觉不满,但是又转念一想,这灶王爷是男君,想来是因为男女有别,也就罢了。
甄回拿起糖封了灶神爷的嘴,香火香炉、谢灶团、饺子等贡品已经在灶神像的香案前摆好。
段大娘将酒撒在灶王爷画像前,带领食肆众人跪拜下来,嘴里念着“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而后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
将旧的灶王爷画像跟折好的金元宝一起在红烛上点燃,再放入铜盆中焚化。此刻已然是过了宵禁了,按照平常来讲宣阳坊已经陷入无边的暗夜之中。
但是各家都在送灶王爷,焚化金银元宝,每家院子都透出隐隐火光来,将这长安的夜幕直接照成个烟焰烛天,灿如彩霞满天。
众人皆一脸虔诚,段大娘双手合十,仍然嘴里念叨着“下界保平安”,甄回则是念诵“春闱......”想来愿望应该是跟科考有关。
而段知微凝神望着如同飘满彩霞的夜空,她在想,不知袁慎己是否也在看这片烧红的天呢?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年夜饭的完全准备馈春盘……
过了腊月二十五,整个长安年味儿更足了起来,段知微成日蹲在食肆里整治馈春盘、屠苏酒,忙得脚底生风,时不时要被脚底的花盆绊一下。
话说那日自袁府回来以后,段知微向众人说明了情况,段大娘实在气不过,气势汹汹就跑去花肆找那肆主算账,肆主倒是态度很好的立时道了歉,还送了一车的窖花表达了歉意。
于是段大娘带着一车五彩缤纷斜着春意的小桃、郁李、迎春昂首挺胸地回来时,就连街坊邻居都出来围观。
只是天实在寒冷,这些窖花不能摆在后院里吹冷风,只能全部摆在了有温暖火盆的前厅。
前厅满目是香色鲜浓的花色,倒成了段家食肆的一种特色,段知微趁机推出各色花草茶,什么碧玉桃花养颜茶、腊梅花香茶......惹得食客眼花缭乱。
广告打得也很不错,以腊梅甘露做底,收集桃枝上的雪水,风雅有有趣,吸引了不少长安仕女与才子前来饮茶。
唯一的缺点就是花太多了,导致忙碌的段知微总被水仙的花盆绊一下,要不就是被迎春的枝条勾一下衣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