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邱芜澜携带着反对邱承澜的提案而来,做好了辩驳兄长的准备。
第90章
秋叶集团每个季度都会召开业务总结大会, 各主营业务的主要负责人汇报上一季度的业绩情况、接收集团制定的下一阶段目标,再视情况向集团提出所需支持。
近三年,邱芜澜负责的秋叶娱乐俨然已是集团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秋叶文娱并驾齐驱。
若二者合并,全部交到邱芜澜手中, 她将把控占比集团28%的营收。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既定的事实, 邱岸山很快就会把文娱分到邱芜澜手下。
最近的机会,是她明年三十岁的生日。
“接下来,请秋叶娱乐副总邱芜澜女士进行汇报。”
紧跟集团核心业务之后, 邱芜澜开始了秋叶娱乐第一季度的汇报。
她将这一季度的各项数据公布, 着重讲述几位拳头艺人的状况, 接着便等待集团提问。
“我先来吧。”市场分析部的副总举手示意, “这个季度之前, 秋叶娱乐的增长一直稳定, 包括这个季度在内的成绩其实也还算不错。”
听见这个开头, 邱芜澜已然预料到他后面要说的是什么。
“但我们也看见了,去年离开的宋折凝,在贺岁档上创造出了怎样的盛况。”
“集团好奇的是, 宋折凝有这样优异的导演天赋, 为什么秋叶娱乐此前从没有挖掘过?”
“针对这件事, 人资部也想插一句嘴。”人力总监跟着举手示意。
“宋折凝突然离开秋叶娱乐,到底是什么原因?您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华映在背后挖人, 基于您的信誉, 集团接受了这个理由。”
他探究地看向邱芜澜,“可宋折凝已经在秋叶干了十多年,华映到底能为她开出多好的条件, 才让她这样和秋叶撕破脸皮?
“贺岁档出来后,我们也在反思,是不是因为秋叶娱乐的安排不够合理,让艺人觉得没办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比如,她之前有和您提过自己想拍电影吗?”
看见《蓝海》预售票房的那一刻,邱芜澜就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些诘问。
即便他们语气和缓,但在这个场合、在用到她身上时,这些言辞已称得上很不客气。
邱芜澜为季语薇安排了极限负荷的行程,因为情况并非像邱承澜所说的“秋叶娱乐运转安稳,不需要压榨艺人”。
看见宋折凝那样高的热度,集团绝不会无动于衷,相关部门会立刻对她问责。邱芜澜唯有拿出比宋折凝在时更加漂亮的业绩,才有些许转圜的余地。
旧的艺人已被开发到了饱和,能打出新的水花的只有新人。
宋折凝才离开一年,一年时间要新苗马上开花结果是不切实际的。
邱芜澜排开手中的牌,能在短时间内立刻出大成绩的,无非就是华君润和季语薇。
她不得不将他们利用到极致。
她知道他们这段时间很累,知道自己有些过于压榨了,可她同时也支付给了他们高昂的加班费——不单是钱,邱芜澜花了心思去补偿他们,把自己和一座城堡送到了他们手里。
不曾想,《蓝海》的成就超出了一般状况。
秋叶娱乐的财报再是好看,也抵消不了《蓝海》的光辉。
集团不打算因秋叶娱乐创下新高就放过她。
“没有。”邱芜澜如实回答,“我进入秋叶娱乐的十年间,宋折凝从未向我提出过当导演的想法。”
人力总监不接受这个答复:“即便她自己不说,您也应该知道,人资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叫做‘挖掘隐性能力’。”
“我明白您的意思。”邱芜澜道,“不过,秋叶娱乐的主营业务在艺人,公司暂时还没有开拓导演、编剧方面的计划,挖掘隐性能力的前提,是我们能够提供对应的岗位。”
“其次,我也想了解下,市场部有做过《蓝海》的映前预测么。”
市场部的几人脸色微变。
“秋叶娱乐的市场部做过了。”不需要他们的回答,邱芜澜兀自道,“综合她回国后空前高涨的热度,以及‘新晋女导演’、‘影后首次执刀’等多项光环加持后,我们市场部作出的票房预测在47亿以下。”
她对上集团市场分析总监有些躲闪的目光,“想必这个数值,和您预计得相差不大。”
“我不认为是两个经验丰富的市场团队同时计算失误了。”邱芜澜道,“《蓝海》的票房的确是个奇迹,奇迹之处在于它的运气、巧合以及各种阴差阳错下获得的机遇,绝非是宋折凝本身的导演能力。”
“60亿票房是一个华丽的泡沫,是机缘巧合的产物,不会再出现第二次。而秋叶娱乐的盈利、市值正在稳步提升,不含一丝偶然性,正如华君润这次的票房,它不含一滴水分。”
核心席位的众人对视了几眼,姑且接受了这个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