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

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3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但他并未走远,只是隔着一段距离,侧身遥望着这边,平静的神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果然,宗略的事情,还是让他干爹非常在意。
殷祝知道他干爹的忠心,正是因为清楚,才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能强压着怒火,扭头看向那始作俑者,语气冰冷道:“你最好真的有天大的事情,否则,朕定要算你欺君之罪。”
黄老爷擦了把汗,干笑一声,终于把憋了许久的话说出了口。
此事的由来,是在殷祝离开新都不久后。
这黄老爷祖上是靠染布刺绣生意发的家,现在虽然也涉足了其他领域,但根基还是在江南。
他靠着给户部一位官员的家眷做衣裳,讨得那老太太欢心,官员也高兴,便告诉了他一则消息——眼下秋意渐浓,朝中一些大员有去新都外枫林赏秋散心的意图。
大夏商人的地位随不似前朝那样低微,但比起官员还是远远不如的,能有机会和这些人搭上线,黄老爷自然是欣喜若狂。
于是他收拾好行囊,连着半月都在枫林边上的客栈住下,希望能见上这些大人物一面,哪怕只是说上两句话、混个脸熟都行。
殷祝听到这,盯着黄老爷说道:“你倒是好胆,竟然敢把贿赂官员的事就这么直接告诉朕,就不怕朕治你的罪吗?”
黄老爷赶忙对天发誓说自己绝没有行贿,殷祝不置可否,问道:“然后呢?可是你在枫林那边听到见到了什么?”
“陛下说的是,”黄老爷肃容道,“半月后,草民终于等来了一批人,他们虽没穿官袍,但都带着护卫,样貌、气势,以草民多年行商的眼力,一眼就能看出是当官的。”
“他们进客栈是为了歇脚,但并不喝那边的茶水,都是自带干粮,其中一人,草民曾在街上远远见过一面,正是唐颂唐阁老!”
“他边上还带了一位少年,唐阁老对他关怀照顾备至,估计是家中长孙或是晚辈一类。”
殷祝心道什么长孙,八成是自己那便宜儿子。
唐颂要是知道这黄老爷给太子胡乱认爹,估计能吓得几天都睡不好觉。
不,也不一定。
尹英从未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及这次枫林之行,恐怕还是因为发生了什么,才会叫他选择听从唐颂的话,对自己故意隐瞒。
但最让殷祝觉得不可忍受的是,自己在皇宫和太子府上也都安排了不少人,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尹英,一方面也是为了监视他和这些阁老们的动向。
可就像宗略那次一样,没有人提前告诉他任何消息。
是单纯的不知道,还是故意知情不报?
看来,他离开新都大半年时间,这一老一小,翅膀都硬了不少啊。
“你一直跟着他们?”殷祝怀疑问道,“唐颂身边的护卫可不是吃干饭的,就你这体型,估计没多久就得被发现了吧。”
黄老爷尴尬一笑:“那天不巧,草民早上吃坏了肚子,见唐阁老他们进了客栈,刚想装作不认识上前攀谈两句,肚里就开始翻江倒海,不得已只能忍痛放弃这次机会,去了茅房。但也因祸得福,听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他罗里吧嗦半天,终于说到了关键。
黄老爷在茅房蹲了半天,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两道故意压低的人声,他越听越不对劲,觉得不像是大夏的官话,倒像是屹语。
幸好他早年间做生意走南闯北,也学过一些屹语,因此连蒙带猜的,大致也能听懂这两人在说什么。
其中一人问,东西交给唐颂了吗?
另一人回答给了。
那人又问,他是什么反应?
同伴说他看上去很高兴,说人证物证具在,他们的皇帝定不会再被那宗策欺骗,还说等宗策被处死后,他会上奏陛下,力主和谈。
“处死?”殷祝冷不丁地冒出一声冷笑,原本苍白病态的脸颊上浮现出一抹怒意的红晕,“这老头怕不是疯了,他若是想死,朕大可以直接成全他!”
但黄老爷发现,陛下并没有追问那句“人证物证具在”,究竟是什么意思。
感受到这位年轻帝王周身滔天的怒意,他吓得手都在哆嗦,觉得自己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恐怕是要大难临头了。
可富贵险中求,为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但还是强撑着说道:“陛下,草民绝无半分虚言,那客栈的茅房臭不可闻,几乎没有人会靠近,草民担心唐阁老他们走远,如厕时还特意半掩着门,时不时朝外面张望,有人路过就立刻缩回去不吭声,从外面看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当时那两人应是不知道旁边还有人在偷听。”
殷祝其实并没有怀疑这姓黄的。
因为这人实在是太碎嘴子了,因为紧张,还说了很多没必要的细节。
他甚至连唐颂身边护卫的衣饰打扮,都用形容得一清二楚,语气还不无羡慕——若是没亲眼见过,是不可能记得这么清楚的。
“那两人后面还说了什么吗?”他沉着脸问道。
“说了,说了,”黄老爷小鸡啄米式点头,“但后来他们走远了些,草民听不清楚,又说的是屹语,只能听到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