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抓住这机会,将它往旁边一推,趁势要给它脖子来一刀时,这大猫见识了武器的厉害,猛地一滚,紧接着往前一窜,就没了踪影。
我以为它跑了,抓起落地的狼眼一打,顿时忍不住跺脚:这大猫跑归跑,居然没忘记带上小绍。
地面滴淌的血迹,留下了一条清晰的逃跑路线,由于大猫逃跑时还拽上了小绍,所以血迹又被小绍的身体压过,形成了一条红绸带一般的路线。
路线尽头是个四方形的入口,灯光打去,是土砖砌成的石阶。
之前我们到这儿时,救到了小朱便没有再往里进,而是转身回程,此时那大猫拽着小绍进去了,我心里虽然大叹不妙,却不得不迅速追上去。
难不成看着小绍送死不成?那大猫一看就是拿小绍当储备粮的,之前拖走小朱和干尸,不知道为什么没把小朱弄死,小绍可不一定有这运气,不说被咬死,这么拖来拖去,人也得脱层皮了。
我往里急奔,发现这土砖砌的石阶虽然大,但总共没有几级,几步便穿到上面。
刚一出头,灯光下,一个暗青色的硕大物体,便猛然扎入眼中。
青铜器!我脑子里冒出这三个字,下意识停下脚步,将灯光怼上去。
原因无它,只是因为太大了,要知道,虽然春秋时期,也是巴蜀地区青铜工艺的兴盛时期,但大件造型的青铜器,还是比较罕见的。
而此时,在我前方三四米开外的正中位置,赫然就矗立这一尊青铜制虎型器。
这件东西,目测有接近一米高,两米长,造型古拙威猛,摆尾侧首,兽目硕大,獠牙外露,身上团着凸起的太阳纹。
乍一看,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的地方,和金沙出土的太阳纹也很相近,但这种集于一身的,还是第一次见。
虎型青铜器?我记得,古时候巴人的图腾便是猛虎,但很少有人,将图腾器,这么大刺刺陪葬在陵墓中的。
难道……这墓主人,是个祭司一类的人士?
这些念头只在一瞬间,我没法多顾及眼前的猛虎,只迅速打着灯,寻找大猫的踪迹。
地面上依旧有血迹,显示它的行进路线是向前,从铜器右侧,绕到后后方。
灯光扫过时,周围璧上可以见到许多褪色的壁画,难以辨别具体形貌,只隐约可见,是一些舞蹈祭祀的情形。
我没顾得上多看,沿着血迹继续往前,猛然瞅见地面上有了褐黄色的,积满了灰的大包。
包款式较老,而且被外力撕破了,露出里面的一些东西,都是些户外用的物品,而且款式比较老。
大约是那具干尸当年丢下的装备?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扔装备。’
难道当时,有什么东西在追他或者攻击他,使得他匆忙之下,连装备掉了都顾不得捡?装备包后方,是一扇看起来被外力破坏的石门,算是我下来后,看见的最高大的通道了。
之前下了奴隶走的鬼道,再通过石阶上来,也就是说,我其实回到了墓室的主场地,那么这后面,应该就是鼓声传来的位置了。
那鼓声一直没有停,只是节奏变得很缓慢,半晌才响一下。
在追踪的过程中,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腰包里携带的医用棉花,将两耳朵尽量堵了。
这方法,让鼓声减小了许多,仿佛隔了一层空间,从另一层空间中传来似的。
但此时,到了这处,我听见鼓声明显更大了。
顿了顿,我将棉花掏了出来,瞬间,声音变得格外清晰。
我立刻锁定了目标:那面发声的鼓,就在这扇被破坏的石门后面!
第63章 船棺
经历证明,石门后面诡异的鼓声,就是造成小绍等人失去理智的根源。
此时,我离这鼓声如此之近,会出现什么情况,难以想象。再次将耳朵用棉花塞住,声音小了大半,有没有用不知道,但勉强算个心理安慰,紧接着,心一横,便钻进了破损的石门后面。
后面的空间略有抬高,显示出一种特殊的意味,狼眼往前方一怼,我便被一片黄澄澄的东西,晃的眼前泛光。
别误会,不是黄金,而是木头。
那是一艘船,船最高的篷快要挨着顶,船体十分光滑,连接处可以看到典型的榫卯拼接,灯光打过去,那黄金一般的光泽,并非是镀了金,而是来源于特殊的材料,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自古就是贵重木材,现在市面上卖的,许多来源于拆房老料,正常的老料几乎绝迹,新料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货。
这种木材通体金黄,带有丝绸一般的纹路,包裹着树皮是看不出来,一但削开,那奇特的纹路、色泽和气息,便会令人一见难忘。
古代巴蜀先民,葬俗多变,船葬最先便是巴国人的传统葬俗,后秦分别灭蜀国与巴国,使得巴蜀合并,因此后来在蜀地,也有了船棺。
我记得来之前的路上,特意看过巴蜀地区的考古资料,时间有些,没来得及看太多,不过,关于船形棺有些提及。
早在79年的时候,浦江县就出土了巴人的船棺葬群,注意,也是葬群,而不是单独的墓葬。从古至今,阳有阳宅,阴有阴宅,除非是帝王将相,会有清陵的做法,其余的,多是由点及面,以墓葬群的形式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