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宇笑道:“省里当然没什么油水,咱们打打全国的主意,让全国各地,都来支援咱们彦华地区,那就有点谱了。”
“啥?”
邱明山不看地图了,转而盯住范鸿宇,眼里精光闪烁。
正在倒茶水的蔡洋,也好奇地望了过来。
这口气大的!
打全国的主意!
“你有办法在咱们彦华建一个大行台尚书省?”
稍顷,邱明山戏谑地问道。
和范鸿宇谈话,邱明山总是会有意无意的用些历史掌故。邱明山是六十年代的文科大学生,史学底子深厚,只可惜彦华地区没几个人能够跟他探讨这些东西。范鸿宇上回给了邱明山一个惊喜。这个公安学校的毕业生,似乎对历史有所涉猎,倒是让邱明山起了“知己”之感。
所谓行台,是隋末唐初的一个临时行政建制,相当于朝廷的派出机构,如同唐初的“行军总管府”是总管诸军的军事建制,行台则是主管数州政事的大行政建制。初唐时期的行台,全称“行台尚书省”,属于“小尚书省”,官长无论是行台尚书令,还是左右仆射,各部尚书,都比京师的尚书省低半格。
初唐时,尚书令为正二品,行台尚书令为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为从二品,行台尚书左右仆射为正三品,以此类推。
大行台尚书省,则是比行台尚书省更大的行政建制,与京师尚书省平起平坐。而这个大行台尚书令,有唐一代,只有一个人担任过,那就是当时的秦王,后来的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自此之后,整个唐代,再无人敢担任大行台尚书令。
范鸿宇口出大言,要打全国的主意,邱明山故而有此一问。
范鸿宇笑道:“专员,这事如果操作得当的话,效果可能比大行台尚书省还要明显。”
邱明山的眼神便渐渐明亮起来。
范鸿宇现在和他说话,虽然比较随意,并不拘谨,但在这样的大事上,范鸿宇从来不信口开河。既如此说了,必定是有好主意。
“专员,我的意见很简单,咱们在旅游产业上想想办法。红色旅游!”
范鸿宇不徐不疾地说道,特意加了“红色旅游”这四个字。
邱明山淡然问道:“旅游是富裕者的专利,你以为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已经发展到了那个地步吗?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的刚性需求?”
范鸿宇反问道:“普通居民当然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旅游要成为普通群众的刚性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政府官员是个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