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先生所说的当非虚言,因为在她来到这里之前,河东卫家就曾上门求亲,父亲蔡邕正在考虑之中,如今听得此言,方知这原来是自己悲惨一生的开端!一时间,蔡琰只觉天旋地转,也不由哭泣起来。
张紫星看得不忍,说道:“小姐休要难过,你被神通摄至此处,随后的那些事情也不会发生,倒是一场机缘。不知道小姐有何打算?”
蔡琰毕竟内心坚强,渐渐停下了抽泣声,说道:“我不欲嫁那武王姬发,想要逃离西岐。但我举目无亲,若是逃往深山,又手无缚鸡之力,无法生存。恳请先生仗义相助,将我带至朝歌安置。”
张紫星好奇的问道:“小姐自后世而来,当知历史。大商终为西周所灭,周武王成就明君之身,商纣王暴虐不仁,兵败[***]而死。为何小姐愿意去朝歌?莫非有助纣为虐之心?”
蔡琰擦去面上泪水,说道:“先生何必相戏!史书记载未必全为真实。孔圣人的弟子子贡就曾言: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尽归焉。此间罪名,大多为后人多强加。善恶之分,亦取决于成败之分。如今我也听闻过大商的事迹,那天子立三书、造奇物、废殉葬,赦苦奴,平定东夷犬戎,可谓不世明君,比之这为周武王,不知强盛了多少倍。那大商兴办私学,推广育人之道,我欲往那私学处为一先生,一来可避开此难,二来也可糊口。”
张紫星听得蔡琰居然有这样的见解和打算,不由暗暗佩服:蔡琰才学见识过人,亦知史书是由胜利者所写,撇开这个世界不谈,历史上纣王的暴虐之名,多为后世统治阶级为政治需要而强加于之,实是一桩冤案。
“先生,请恕妾身直言,那天子所著之书,所行之策,皆乃后世之物,莫非是先生暗助?”蔡琰见他沉吟,大着胆子说了出来,忽然心中想到了另外一个更加惊人的可能,不由一震,脱口而出:“或者先生就是……”
“就是什么?”张紫星目光闪动,直落在蔡琰美丽的面庞上。
蔡琰低下头去,不敢对视:“妾身不敢妄言……只请先生相助离开此处。”
张紫星知道蔡琰已经猜到了什么,心中暗赞这才女果然心思敏捷,只怕比之商青君也不遑多让,当下开口道:“你一介纤弱女子,纵往大商,也难以生活,不若留在此处,以你命外之身,可深得姬发宠爱,届时西周大兴,还可为皇后之尊,母仪天下。”
蔡琰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如今天子英明,妲己被废,与我所知史实已大不相同,商周之战胜负未定,何来国母之说?况且妾身素不喜权势富贵,勾心斗角,只求一处僻静的安生之所,将心中所学尽传于可用之人,足慰生平。”
不喜权势富贵?张紫星听出蔡琰的话隐隐是在向他表露另一层意思,不由微笑:“小姐见识非凡,又淡泊富贵名利,让人钦佩。不过,小姐似是多虑了,我所来之时实在小姐之后,所学之术当数倍于小姐,况且我原本也是命外之身,所以纵然你往大商,也不会如在西岐这般被人软禁利用……”
蔡琰被他说破心思,俏脸不由一红,但更多是震惊:从此人刚才的言谈和语气看来,似是已经默认了一件事。莫非真的是他?身为天子,居然敢孤身犯险来此?
就在此时,张紫星忽然感觉到了什么,长身而起,说道:“有人正往此地而来,我且收了法术,隐身一旁,请小姐代为守秘。”
蔡琰点点头,朝他施了一礼:“先生请放心。”
张紫星收起紫罗迷障,将身一晃,化作一阵清风,潜身一旁。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蔡琰的“父亲”姜子牙。
姜子牙前来的目是为了尽早助姬发“成事”,在对“女儿”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后,蔡琰低下头,轻声道:“丞相请容我仔细思量,三天之内,必给丞相一个答复。”
姜子牙一听她并非平曰那种坚决的语气,只道那未来天下的皇后娘娘之位已让蔡琰心动,故而口气松动,当下也不再紧逼,暗自欢喜地离开了小居。
姜子牙一走,蔡琰忽然对现出身来的张紫星扑通一声跪倒:“先生请救我姓命!”
张紫星已猜到她是故意将自身的处境逼到最后一步,笑道:“方才姜老头也说了,未来你可母仪天下,怎生还要我救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