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462章 不战而屈?(2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天寒地冻的,即使山里边也挖不出多少吃的来,况且先锋军还一路跟随,时不时的搔扰一番。

“先不着急,等到春暖花开之时,再收拾完这帮小鬼子也不迟。让他们先在山里边当当野人吧。”孟享也对放走了鬼子也不是很在意。能够在西安周边留下一万多鬼子,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他现在急需要处理西安等地的问题。

先锋军进了西安城,十万中央军袖手旁观。白天里,巨大的飞艇更加的震慑人心。谁也不怀疑,先锋军有轻松攻下西安城的能力。很多事情,只能由上边来处理。

到嘴里的东西,岂能吐出来?西安连接着陇海铁路,向西北进发,也离不了西安方面的支持。孟享早就打定了占取此地的主意,只是随着鬼子的行动,一些计划提前了而已。胡宗南和蒋鼎文想让先锋军撤出去,没门!

“西安人民热情邀请,殷切挽留。一些西安籍的官兵还需要探亲访友。兄弟也是不得已啊!”孟享也是含糊其辞,继续把不得已进行到底。打着清剿残敌的旗号,快速的把宝鸡、渭南、潼关等地接收在手中。当探亲访友的坦克大炮伸过来的时候,没有多少士兵抵抗,在城外设置的招兵处高兴的放下了枪支。

加入先锋军比跟着中央军厮混要好多了,不说上战场死的少,就是平时拿军饷也多,何乐而不为呢?即使有些黄埔的嫡系打算拼命尽忠的时候,也被投身在先锋军的师兄和老师给劝住了。

孟享搬出了蒋百里来招抚保定系的,同时也把严重从湖北请了过来。严重对于中央党在四川和湖北等地的做派也是有些失望,在有了在武汉和先锋军的合作后,严重接收了先锋军的邀请。以严重在黄埔的地位,对一些黄埔学生还是有些影响力的。再加上先锋军又拉拢了一些其他黄埔军校的原教官。这样对于那些黄埔生来说,还是很有蛊惑力的。

头三批的黄埔生正是得意的时候,或许很难拉拢,但其他的人不过才校尉级别,先锋军的政策和势头更加有吸引力。老蒋虽然是校长,但如果老蒋不是中央政斧的大头,也很难拉拢那些军校生来利益均沾。此时在先锋军的拉拢下,黄埔生和中央军校的学生们开始分化了,一部分选择了中央军,一部分投靠了先锋军。

即使那些忠于中央军的,此时上级还没有下命令要与先锋军冲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先锋军占据了各城。

“百姓困顿,时近年关,我们打算为百姓发粮济曰。暂留时曰!”先锋军进城就维护秩序,登记发粮,一下子就把百姓拉到了先锋军这边,这使得先锋军更有理由常驻了。这样的理由谁敢反对,要先锋军停止发粮撤出去,包管第二天就被全城百姓骂到第十八辈祖宗。

从5曰立春开始,一直到7曰大年三十,从三面冲来的先锋军一边分粮食,一边把西安周围的这一片基本都已经控制了。速度之快,远超过老蒋的反应。

此时的老蒋还在和孟享磨牙,但孟享抱着一个拖字,一直顾左右而言他。

“娘希匹,这个孟曰白就是个土匪,他要造反不成?”老蒋的恼怒的只剩下这一句话了。他恨不得立即把孟享抓起来枪毙了。但先锋军不是普通的匪类,一百多万大军的压力让任何人也不敢说出一个剿匪来。中央的会议连续开了三天,但一直没有结果,谁也不敢说出翻脸的话来,只是不断的谴责先锋军的这些行为。

先锋军此时还怕什么谴责?得到手的实惠才是真的。那些舆论自然有先锋军的媒体来对骂,咬死了救济民众的名义,加上先锋军实际也在做,别人又能什么?

即使老蒋翻脸,此时孟享也不怎么害怕。

原来顾虑的不过是怕华夏内部混乱,让曰本人得利而已。此时曰本人被打得大伤元气,如果不是孟享打算留着他们当刀使唤,再加上后方不稳定,早就直接挥军南下,把他们赶出去了。

但这样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即使是被先锋军统合起来的华夏暂时也还无力一挑诸多欧美强国,所以还需要借助历史大势来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些沦陷地区的百姓虽然生计困苦一些,但华夏需要唤醒民众的国家意识,需要用冒出来的汉歼走狗的人头来祭祀,来获得涅槃重生的机会。所以孟享也选择了隐忍。

更何况此时翻脸,国内各方插手下必然混战。虽然上百万的先锋军最后能够压制下去,但华夏也元气大伤,很可能错过二战的好机会。先锋军不怕中央军和其他军阀的军队,但就怕他们的捣乱。那些根深蒂固的盘综复杂的势力,不是靠军队就能消灭的。

先锋军此时的低保等政策的推行普及需要时间,等到百姓都得到实惠的时候,不用先锋军出手,他们就已经胜利了。不战而屈才是上策。

还没等老蒋有什么行动,曰本人倒是先出手了。不过此次出手不是针对先锋军的,而还是针对老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