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先锋军,老蒋也是暗自羡慕。他们从小小的一个民团,到此时不可匹敌的巨无霸,离不开背后有人的支持。而如果他得到了这个支持,可以带领华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其实老蒋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每个坐在国家首脑上的人,为国的念头要更深一些。毕竟他们以后是要留名青史的人物,而混一辈子,当一群绵羊的头和当一群狼的头是不一样的感受。但时代的局限姓使得老蒋最后也是无力去改变什么。
但走到绝顶处,已经没有退路了,他身边牵扯到的是很多家族的荣辱兴衰,也不是他想退就能退得。况且权力的诱惑也使得他不愿意放弃。
面对孟享的威胁,他采取了暂时避其锋芒,他此时正在寻找着先锋军背后的支持者,打算用更优惠的条件来拉拢。一方面,无论是曰本人也好,还是其他人也好,他需要先锋军的其他敌人跳出来,先向先锋军开炮。
但让他失望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沉默,看着他的举动。拥有了淮河以北的北方的先锋军已经有了建立国家政权的资格了。这是一场王对王的争斗,其他人都倒下了。
韩复榘是最先倒下的,但他的人马却成了先锋军的基石之一。已经全盘接收了韩复榘实力的先锋军更加的可怕,那个孟曰白也不再是当年他抓捕韩复榘时候,亲授的少将了。
那土财主似的阎锡山已经归入了先锋军,当联合战区副主席当得很滋润。虽然没了地盘,但手中的权力大了不少,在先锋军中位居九大巨头之列。
西北军这支让他拆的七零八落的队伍,也差不多都并入了先锋军中。连骨头带汤的全被吞下去了,就连冯玉祥想着在其中掺杂一些事情,也无处下手。老蒋知道冯玉祥不会甘心,但冯玉祥手中没有几个钱,穷光蛋谁还会跟着?
那个同样被他费了很大劲才解体的东北军,也被先锋军吸纳了进去了大半。
张学良被拘谨后的东北军被改编成了6个军。
67军已经在淞沪战役后,就被拆解,只剩下了一个108师,并入了25军。基本上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中了。
57军早就被先锋军吞掉了。此时已经成为了先锋军手中的一支虎贲之师。那个军长黄百韬以前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师长,但此时老蒋派去收买的人却是数次无功而返。
那个何柱国的骑兵第2军也早早投奔了先锋军,虽然先锋军没多少骑兵作战的打算,但何柱国同样是对老蒋的收买不动心。
在这几天,他已经听闻了在两淮地区的于学忠的51军和在桐柏山地区的万福麟的53军也已经投靠了先锋军。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先锋军又打回东北去的能力,这个比老蒋要靠谱。这让老蒋有些警惕在南昌作战的49军。
张学良还在他身边,他此时还在盘算,要不要把张学良放出来,拉拢一下军队。但他始终把握不透张学良的态度,所以一直还在犹豫。
别人也是不用指望,三马的军队被击散了。三人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足万人。只是在青海荒原上游荡,连个县城也进不去。一冬天下来,只怕也剩下没多少人了。失去了财富,又如何养兵?三马曾经当了几次劫匪,但在飞机的扫射中,除了丢下了上千具尸体,毛都没抢上几根。
先锋军的剿匪队伍从空中和地面一起配合,加上补给困难,他们只怕连这个冬天都难熬。
至于光屁股逃到苏俄去的盛世才也没有多少蹦跶,真以为苏俄好啊?面对苏俄,老蒋倒是和先锋军一致的,虽然也很想借苏俄的力量来对付先锋军,但中央会议上,他还是通过了督促苏俄人撤离疆省的决定。在先锋军的坦克和飞机的逼迫下,苏俄不得不撤回了在疆省的明面上的人。但依旧留下了不少的尾巴,甚至有一些直接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准备弄出一些纷乱来。
但根据老蒋的判断,随着陆续进入西北的那些建设兵团人数的增多,盛世才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至于河南的一帮小军阀和各个社团组织,老蒋听说已经被先锋军的大军直接扫平了大半。低保真是个好东西,一招下去,百姓无不顺从。可这背后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粮食、土地来维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