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陆军和海军大吵了一次。此时虽然是海军当政组阁,但这样的舰队建造太消耗国力了。裕仁也曾犹豫,但当欧战爆发后,曰本人骨子里的那种疯狂赌命的因子被这个消息集体激扬了出来。舰队的建设很快被批准了。
就像孟享感觉抢劫上瘾一样,曰本人更是从屡次的冒险赢得巨大收获,可以不劳而获,快速的改变国运,他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只要有先锋军在,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主张北上者,虽然北上无望,但因为各种原因,把先锋军当成了矛头指向。政治的博弈总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目标。
“还有苏俄人!”主张南下的一方终于抛出了他们观点。
此时曰本和苏俄在谈判中越靠越近,他们似乎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先锋军。
当苏俄估测到先锋军的军队加上预备役已经有三四百万的时候,他们更加沉不住气了。先锋军还占据了除去东北地区的整个北方。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远东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曰本人的关东军,而且还有一个更加危险的先锋军。
与曰本人的扩张需求不同,先锋军随时可以拿外蒙来说事情。
苏俄扶植起来的外蒙和曰本人扶植起来的伪满一样,在国际上都是赞同的不多。但碍于两国的实力,也没有人轻易找麻烦。华夏更是积弱良久,只能空叹。但随着先锋军的崛起,这一切就出现了一些变数。
即使先锋军的实力不足以和苏俄对抗,背后也不乏有人支持,在外蒙问题上折腾一番,足以让苏俄焦头烂额。苏俄从先锋军在疆省问题上的做法就知道了他们的态度绝对不友好了。
外蒙紧靠着西伯利亚铁路,苏俄自然不肯丢了这里,让人直接威胁到那条连接远东的大动脉。
没有了西伯利亚铁路,就不可能守住远东,甚至连西伯利亚都有些危险。
当年若不是这条铁路还没有建成,曰俄战争肯定是另一个结局。
曰本人挑选的时机太好了,总是选择对方虚弱的时候,有种开了金手指的嫌疑。31年占据东北,也是给了刚从中原大战的泥潭中脱出身来,准备忙于南方大水灾的老蒋一个难题。曰俄战争时期,也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完成的时候。
就连攻克东南亚,也是在二战英荷顾不上的时候。只是它算错了美国人的决心。东南亚没了主人,贪婪的美国人自然也不会放过。不过,曰本人也算赚了一笔,从东南亚和华夏抢来的财富,除了一部分交给了美国当保护费外,其他的都留了下来。要不然,二战后他们哪能恢复的那么快?
各种技术,各种设备都是需要钱砸出来的,仅仅有人才也不够。钱从哪里来,想想东南亚连接华夏和西方的海上通道数百年就知道财富积蓄了多少了。
这一次,机会摆在面前,曰本人绝对不容时机错过,他们才选择了与苏俄妥协。
也正担心先锋军的苏俄也是正中下怀,不过曰本人和苏俄已经结了三十多年的仇恨了,岂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除的?再说,具体怎么对付先锋军还需要重新商讨,以后的战利品也需要提前有个分配方案。对于曰本人的企图,苏俄也有些猜测,并持着赞同的意见。
“可以慢慢谈,多争取一些条件!”斯大林的指示很明确。时间还不着急,但总的方向是要与曰本人和平了。
所谓的争取条件,无疑是从未来对华夏和未来曰本人可能南下几方面,来多争取一些好处。
苏俄幅员辽阔,石油什么的都不缺,但橡胶、咖啡、胡椒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却是缺乏。虽然橡胶已经可以合成了,但主要的还是靠天然橡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