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战争,孟享准备的特别充分。除去派军官进入军事观察团就近观察感受外,还拍摄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观察团内基地产的廉价摄影机或者照相机差不多人手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诸如间谍和特工来拍摄。一些无人自动摄影和高空摄影也用上了。
大量翔实的资料,记录着欧战的历程。
刚才,就有德国人和英法在敦刻尔克的交战,大厅中摆设布置的音响效果也把人一下子带进了战争的隆隆炮声中。
看到了火炮之王在战场上怒吼,以及各方面的布置安排,先锋军的众人才心有切切然的暗自感叹。
“似乎我们一些地方做的还差了点!”孙立人摸了摸下巴,回想到自己队伍中的一些安排,不由暗道。
“配合上面还不够,以后需要加强与步兵、炮兵以及空军的多兵种配合!”胡琏此时也是想着自己的两栖部队中的不少缺点出神。
德国人虽然一些装备要差一些,但做得比先锋军更好。即使是英法军队在最后的放抗中,表现出的军事素养,也是比较高超的。而先锋军空有那么多的好装备,但却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没有全方位的利用起来。一些打法,还是有着浓重的一战痕迹,没有像德国人那样打出流畅的闪电战。
闪电战的完美运行需要优秀的军官体系,这个是先锋军无法和德国人比的。德国人的军事哲学的核心就是把所有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空军和陆军组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正是这种通力的合作才成为闪电战的基础。先锋军虽然占据着通讯方面的优势,但缺少了军官体系自主的调整这个润滑剂,只靠着克隆兵们刻板的配合,还差了一点。
这也是孟享此次用曰本人练兵的一个目的,要不然也不会把精锐都派上去了。几支机械化部队派上去,就是为了多一些战争的磨合和配合的。
不过,曰本人的战术更死板,只靠着个人的愚勇搏杀,让孟享磨练队伍的企图大打折扣。一些武器根本用不着使出来,而且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一些重武器也没有多露面,仅仅是试验规模的,缺少了练兵的氛围。
“以后,还需要找个机会再多试验一下重武器的效果!”孟享想到了快速结束的战斗,一些来不及亮相的武器,心中也是暗自琢磨,“还有我们自己制造的新武器,也需要找个机会实战演练一下。”
这次会议,孟享不仅仅是要敲打轻敌的势头。当不久后,面对北方的战争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也需要给手下们涨涨底气,树立下信心。
这一次,会议结束,自然就有谢承瑞领着众人去参观一下先锋军的兵工展览。
俞大维曾任中央兵工署的头,对于兵工方面最是熟悉,按理说他是最好的人选,但谢承瑞早就负责了兵工这方面,所以一直担任着这个职务。不过,谢承瑞更倾向于去战场杀敌,随着俞大维的渐渐归心,孟享也有意让俞大维来接手。
他此时已经开始负责先锋军的核弹研究了。
当孟享了解到基地升级被核弹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绊住脚后,他就开始启动了相关的研究计划。
俞大维精通数学,又了解兵工,擅长组织。所以孟享在确认了他的忠心后,把组织研究核弹的任务移交给了他。此时他一边负责后勤,一边利用相关资源来为核弹研究服务。
调用了基地各项物资的先锋军的后勤部门的实际力量,绝对大于以研究实验为主的兵工部门,这也为华夏的核弹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华夏大量的精英科学家也被抽调了出来,投入到了这个计划当中。
孟享不想等到美国人解开了核盖子的时候,才借助基地形成这一威慑。他宁愿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