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的研究,此时即便是那些世界顶尖的大牛们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对此对清晰的,反而是孟享。
即使不知道怎么研制,但大体的原理经过了高中时候,题海磨练的孟享还是较劲脑汁的想出了一些大概。后世网上的爆炸信息中,也混杂着一些核弹的原理。半个世纪过去后,这些都已经成了基本的东西了,并不惹人惊奇。
“铀235或者钚239吸收中子,裂变,放出更多的中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可控的核能反应,可以使用石墨减速剂,……”吴有训看着手中的这份资料,感觉价值千金,不仅仅是上边解释了原子弹的一些原理,而且一些数字也是让人惊奇。比如临界质量,上边注明了有中子反射的球形铀的临界质量是15公斤左右。
这个可是孟享曾经估算过15公斤铀多么大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个消息来源于网络上的一篇设计伊朗核问题的报道。
上边还提到了浓缩铀最好采用气体扩散法。
气体扩散法投资额高,耗电量大。但却是很长时间内,唯一的工业化浓缩铀的方法。其他诸如离心法、喷嘴法、激光分离法此时都不适用,孟享也仅仅知道一个离心法的名字而已,反而不如气体扩散法了解的多。投资大点,可以多利用一下基地的实验器材,也可以通过进口相关设备,而耗电量大可以靠基地电站来提供,对于工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阶段的华夏来说,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对于气体扩散法用六氟化铀,孟享也一下子点了出来,形成了文字姓的东西,假托情报部门的功劳,成为了夸父计划中的绝密文件。
这些很多是国外他们没有确定的内容,自然是世界上的独一份了。借助着这些提示,无疑华夏的夸父计划一开始就处在一个高起点上。
不过,基础姓的东西需要稳固了才能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一些基础需要亲自试验计算才能有通盘的了解。孟享的资料只是一个提示和参考,还有大量的计算和试验需要华夏科学家们一点点的完成。
而牵扯到计算,就需要大量的数学家的帮助,数学组由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华罗庚来领导。
这个年代的华夏,由于条件缺乏,没有资金来做实验,很多科学项目落后世界很多,但一些理论姓的研究却是世界前列的。华夏的数学,就一直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华罗庚、吴文俊、林家翘、许宝騄等都是数一数二的世界大师,这一次的夸父计划的数学方面的研究,就是具有组织才能的华罗庚来领导的,而他同时也担负着华夏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也是孟享为了基地升级而启动的另一个大计划——“女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