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866章 美国人顾不上,我们来(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就连神的完美躯体都是两只手的,所以一手控制精神,一手控制物质,两手都要硬。

当信仰只是遮羞布的时候,一个庞大的利益混合体所伸出的触角已经遍布了整个西方世界。

犹太人同样信仰上帝,但那个上帝不在梵蒂冈。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犹太人口袋里的金币响声招来了灾祸。

老希对犹太人采取的行动,有多个原因,但背后其中一个推手肯定会是教廷的。

后世的许多纳粹黄金不仅仅是在瑞士,还有不少在梵蒂冈中。

没有人能说得清有多少,就如同梵蒂冈的那些教廷的财富经过了手下控制的各大势力各大财团繁生后,没有人再数的清一样。除了上帝知道,至少没有活着的人能说的明白。

说一干道一万,要想在欧洲占据优势,必定绕不过那个教廷。

新大陆和资本的崛起,使得众多披着圣经外衣的新教繁盛,尤其是没有贵族的新大陆的美国更是这些新教的根据地。如果渗透进美国的那些统治势力中去,就会发现新教派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所以美国人和教廷的关系不怎么样。

而强大到在大半个地球上称王的英国人,在资本腐蚀影响下的强势对话,自然和教廷的关系也不怎么样。

资本主义的崛起,意味着财富从那些控制思想的特权人士手中流失,因而教廷仇恨那些靠着契约和法律维系政权基础,偏偏又能和教廷平等对话的西方各大资本强国。所以在二战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教廷是偏向轴心国的。

英美曾想说服教廷,但已经在纳粹身上下了不少投资,随着德意的扩张也获得了肥厚红利的教廷断然决绝了英美的橄榄枝。

英美只能兵临城下,一手举着大棒来逼宫,一手拿出足够的利益分配,来妥协双方的关系,获取教廷的支持。

这也是火炬计划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核心所在。

如果获得教廷的支持,道义上盟军就先成功了一半。

所以,为了未来的欧洲利益,美国人这一次绝不会退缩。即使伤亡再大,但在巨大暴利面前,生命的那些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人继续增兵,现在已经有21万美军来到了北非。而英军由于本土的战事,目前只有12万人,由亚历山大上将统领。不过由于美国人多,又是援助物资的大款,总指挥依旧还是艾森豪威尔。

“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兵!”蒙哥马利毫不客气的提议道,“虽然我们的火炮和坦克要比德国人多,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军队人数比我们要多!”

德国人还在增援突尼斯,不止是从欧洲调遣,隆美尔甚至从苏伊士运河的战线再次调来了3个师,让盟军的人数不再占优。英国人抽调不出多少援军,只能指望美国人。

“还有8个师正在路上,他们会很快赶到!”艾森豪威尔扫了安坐如山沉默不语的亚历山大上将一眼,淡淡的回应道。

随着陆军的表演,美国人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了欧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