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第1160章 孟享的忧虑(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说各种工业原材料被华夏掌控艹作,使得其他国家的产品成本居高,就是人力资源的对比,其他国家也不占优势。或许华夏工人的待遇在提高,但国家买单的各类福利等通过财富再分配的补贴,无疑降低了工厂自己的投入成本。

而即使拼技术,在搜刮了全世界技术基础上在稳步提高,并不断汇集了全世界精英人才的情况下,华夏各方面工业技术落后的差距正在快速赶上来,并在很多方面居于领先位置。

只要基础打牢固了,有孟享的历史前瞻金手指和基地科技金手指的指引,华夏成为科技带头羊的步伐会越来越大。

种种的优势已经让华夏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逐渐成为了世界工业的中心。

华夏工业的崛起首先造福了华夏国内,从一开始从各国刮地皮搜集来的稀罕洋玩意,到作为战利品的那些机器全速运转满足国内曰益增长的巨大内需,安定富余的华夏国民们得以持续的享受劫掠全球的战争红利。

一座座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城市被因地制宜的规划,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曰子甚至已经开始向农村普及。

全世界的资源都在向6亿多华夏人倾斜,短短的时间内就造就了国人富足的生活。

“多亏了孟主席啊!”朴实的国人不忘神化一下孟享,但此时的孟享却在为华夏潜伏的隐患而忧虑。

华夏此时只是工业中心,而不是文明中心这些并不为孟享担忧。

就连美国人摆脱暴发户身份,成为西方世界的文明中心都需要上百年,更何况华夏要竖起东方文明的旗帜。

即使工业中心潜伏的危机也不足以让孟享担忧。

或许华夏特定因素爆发的内需不会持续太长,将走向一个稳定期,正在成为世界工业中心的华夏急需市场的开拓。但实力强大起来的华夏已经开始在全球逐渐的压制动荡,甚至有了一系列战后恢复计划,有意识的培养起了全球市场。

甚至这些年各国的休养生息和华夏国内持续的内需增长也足以让华夏的工业产能有回旋的余地。

即使各国甚至国内的敌视和反对势力,对华夏和孟享来说也是不痛不痒,唯一让他担心的只有一件事,时间已经进入了49年,逼向了基地的一道门槛。(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