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却让朱尔典无法回答。
严光的问题就是…
“请问公使先生,我将那些德国官兵全部交给贵国和曰本政斧的话,难道曰本政斧就不会对胶州湾发起进攻了吗?”
看到朱尔典似乎很想回答的样子,严光又紧接着问道。
“如果公使先生的回答是不会的话,那么很好,只要公使先生愿意代表贵国政斧,和我签订一份协议,用贵国政斧的名义明确表态,在将那几千德国官兵交给贵国后,曰本政斧不会在有任何的非分要求,那么在下很愿意将那些德国官兵交给贵国,毕竟那几千人就是几千人份的口粮,可如果贵国不愿意的话…”
朱尔典当然不愿意,也不可能签订这种东西。
因为朱尔典很清楚,无论如何曰本人都不会放弃对山东半岛的觊觎,哪怕英国已经保证了也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政斧作出了保证,那就是在用大英帝国的声誉来做保证。
要知道,这个时候英国的信誉还不像后二十年那么廉价,那个时候英国是没有实力,而且也不想在发生一场欧战了。可现在的英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对德国宣战的理由也是德国入侵了比利时,而在签订“伦敦条约”的时候,英国是曾经保障过比利时安全的。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朱尔典代表德国政斧,和中国签订了一份类似“伦敦条约”的东西,来保障中国的安全,那么将来如果曰本政斧没有遵守,不,应该说曰本政斧是绝对不会遵守的,那么那个时候英国政斧的声誉可就真的全完了…
“唉…”
听了严光的回答,在苦笑了良久后朱尔典才继续道。
“总统先生,难道您就不怕协约国全体成员国都将贵国视为敌国吗?还是说贵国已经决定加入同盟国了?”
怕?当然不怕!
作为许久以前就已经做好的决定,严光是绝对不可能加入同盟国的,可要说他怕不怕为此得罪的协约国国家。
严光可一点都不怕。
因为这个时候,协约国当中最强力的英国和法国,已经将全部力量都集中到了西线战场,而有着最多军队的沙皇俄国,也已经集中了全部兵力到东线战场,这个时候剩下的协约国国家里,除了曰本外,剩下的国家全部加到一起,严光都不怕。
而且,就算严光怕了,难道曰本人就会罢手了?
就算严光真的将那些德国人都交出去,曰本人也一定不会罢手的,这点严光可是相当的有信心。
到那个时候,曰本人只要提出一些在青岛要塞驻军的条件,自己到时候答应还是不答应?不答应,那很好,可要是答应了,万一人家在来个卢沟桥事变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