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奥斯曼帝国的情报虽然有点偏门,不过军情局那里也并不是没有,而根据军情局的情报,奥斯曼帝国的军力虽然不错,不过工业能力几乎没有,综合起来看属于同盟国中最弱的一个。
而没有工业能力的话,奥斯曼帝国的持久战争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削弱。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俄国人刚刚在高加索战场上歼灭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七集团军,让土耳其人在战役中损失了七万多人。
眼下俄国人的精锐部队都在东线战场,和东线战场上的德奥联军相抗,在高加索战场上和土耳其人交战的仅仅只是次一级的“灰色牲口”,可见土耳其人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可是并不是很强。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所需的弹药补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德国通过中立的罗马尼亚送至土耳其,直到1915年6月,罗马尼亚关闭了运河后。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对保加利亚施加压力迫其参战。1915年的8月15曰,当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发起的登陆战役失败后,德国赢得了保加利亚…如果不是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阵营的话,恐怕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很快就会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了。毕竟在欧战时期,不但有俄国人在高加索地区发动进攻,就连英国人也在伊拉克进行了登陆。
对这样的对手,蔡锷和蒋百里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在最初的时候,仅仅只是派遣三个甲种步兵师前往高加索地区。任务也只是配合当地的俄军,减少一下俄军的压力,同时了解和适应一下高加索战场的形势。
等到这三个步兵师在高加索战场站稳了脚,同时也了解了土耳其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后,在大量派遣国防军奔赴高加索战场。
这么一来,事情自然也就万无一失了。
毕竟高加索地区和中国相隔万里,那里的形势国防部完全不了解,在那里也不可能得到像国内一样的补给支持。好在土耳其军队也不像曰本人那么难缠,即便补给上有些缺失也没关系。
何况派兵前往高加索地区,也是一年半载后的事情了,而等到大量派军前往高加索战场?并且完全承担俄军在高加索地区的任务?恐怕迪兰铁路都修的差不多了。
到了那个时候,只要迪兰铁路和俄国的中亚铁路一通车,后勤的问题基本上也就算是解决了。
——————————至于迪兰铁路的事情,其实徐世昌和宋鼎寒他们也不反对。毕竟迪兰铁路如果能够修通的话,也能增强政斧对疆省地区的统治,也就不需要过去的疆省督军,现在的疆省省长杨增新一个人在那里硬顶着俄国人的压力了。
因此徐世昌他们反对的并不是修铁路,事实上如果只是修迪兰铁路的话,徐世昌他们还是支持的,毕竟修铁路也是一件好事。为了这件事情,徐世昌和宋鼎寒甚至愿意在牙缝里省钱。
他们反对的,仅仅只是将迪兰铁路和俄国的中亚铁路连接这件事情而已…“中亚铁路和迪兰铁路相连接…”
如果说修建迪兰铁路是为了增强政斧对疆省的统治,同时用来防范俄国人的侵蚀。那么将修成的迪兰铁路和中亚铁路连接,那和引狼入室有什么区别?
真到了那个时候,等到欧战结束后,俄国人甚至可以直接坐着火车进入疆省,那岂不是搬石砸脚?
就因为这件事情,本来是支持严光对奥斯曼帝国宣战的军政官员,几乎各个都摇头反对,有个别的官员甚至建议,连迪兰铁路也别修了,免得到时候俄国人通过迪兰铁路直接入侵甘肃——————看得出来,过去几十年的经历的确让政斧内的官员们了解了“北极熊”对土地的贪婪。
提出这种意见的官员,自然是被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毕竟你怕俄国人也就算了,总不至于怕到连铁路也不敢修了吧?
不过他们说的其实也是实话,更是政斧内许多官员,甚至是军队内许多将领们的心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