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

第四百零四章(2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至于拖拉机?

虽然拖拉机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国社政斧的预算宽裕程度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因此区区一些拖拉机真是何足挂齿,更何况向国内的汽车厂订购拖拉机和小型卡车,还能有效的刺激国内工业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政斧已经向国内的汽车厂(当时汽车和拖拉机分不开,因为和汽车比,当时的人更需要拖拉机,真的只靠汽车订单的话,绝大部分汽车厂都活不下去,像是兰博基尼早年就是专门生产拖拉机的,戴姆勒也同样生产过拖拉机)订购了三十万辆拖拉机,其中一半的订单由严光拥有的汽车厂生产,另一半则由国内那些民营的汽车厂获得。

不是严光以权谋私,动用自己的权利替自己的公司谋取利益,而是这些民营汽车厂产能不够的原因。

这些民营汽车厂的产能全部相加,也仅能吃下十万辆的订单,多出来的五万辆还是严光出于培养民营企业的考虑才给他们的。

虽然三十万辆农用拖拉机的价格绝对不菲,但是考虑到人口迁移后的好处,和对国内工业,比如说汽车公司和零件供应商们的帮助,这些代价还是值得的。

——————————

通过大量移民来同化新领土上的原住民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事实上国社政斧在哈萨克斯坦等地也是这么做的,然而在离开中亚后,在伊拉克等地区这个办法就不是那么好办了。

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最北边的伏尔加河南部,到最南边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包括原属于土耳其的埃尔祖鲁姆和高加索等地,这些地区并不像哈萨克斯坦一样有着大量的耕地。

而且和地广人稀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地不同,这些地区有着较多数量的人口,所以那些原本就不多的耕地,几乎都是有主的…因此想要像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地一样,用耕地的方式来引诱内地百姓迁移到这些地区,完全是不可行的,因为国社政斧根本就没法拿出这么多的土地给那些迁移到这里的百姓。

而且和哈萨克斯坦不同的是,除了高加索外,剩下的几个地区对国社政斧的统治都有着较大的抵触心理,如果真的招了一大帮的农户和他们抢土地的话,只会激化这里的民族矛盾

好在办法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和赠送耕地的办法相比,这个办法显然要慢上许多…“工作…”

在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后,这是严光的智囊团给出的答案。

赠送耕地的话,伊拉克等地区显然没有那么多的耕地,强迫姓迁移的话也会有损严光的威望,至于上山下乡什么的,显然也不和这种事情沾边。

所以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通过工作的方式,让内地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家人迁移到伊拉克等地区居住。

在伊拉克等地,耕地几乎少的可怜,而且大多都已经有主了,就算是将原住民全部赶走,然后将这些少的可怜的耕地分给农民们,估计也是不够分的。

可是工作就不同了…

要知道,在伊拉克和高加索等地区可是有着大量的石油,因此光是开采石油就需要相当一部分的人手。除了石油外,炼油厂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还有发电站和其他工业…另外像是高加索等地区,除了石油外还有着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完全可以招募到许多的矿工来进行开采和冶炼工作。

虽然这么做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但是随着逐步的发展,吸引内地几百万人来这些地区居住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这几个地区可能无法像哈萨克斯坦一样国人占据绝大多数,但是一半一半还是很有可能的。

等到世世代代的繁衍过后,再加上比邻的哈萨克等几个省的策应,国社政斧在这几个地区的统治自然也就稳如磐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