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政策决定后,伊拉克等地已经开始修建大量工厂,以此来吸引人口迁移到这几个地区,但是和在哈萨克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
虽然国社政斧已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这几座喷金的宝地,但是在上有苏俄,下有英法,左侧还有土耳其觊觎的情况下,谁也无法保证未来不会出现什么情况。
因此国社政斧决定先关闭在东北和其他地区的几座油田,全力开发位于高加索和中东的石油,至于内地的石油?就暂时先封存吧,如果伊拉克等产油区发生问题就重新开采应急,若是没有问题,那就继续封存下去留给子孙后代好了…
世界上的聪明人还是很多的,再加上国社政斧的意图并不是很难看透,不过国外的媒体却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出言讽刺国社政斧,因为在这个政策宣布没多久后,另外一件大事就发生了…
——————————
“……这个…”看了手里的纸币一眼后,50多岁的老农犹豫着道。“真的能花的出去吗?”
一旁一个知识分子打扮的青年接口道。“既然是政斧推行的货币,画肯定是能花出去的,不过…”说着青年也有些犹豫的道。“不过纸币什么的,好像很容易变成废纸啊…”
的确,至少在中国的历史上,纸币的确是很容易变成废纸。
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纸币已经发行过无数次了,因为世界最早的纸币就是出现在中国。
何况和沉甸甸,银晃晃的银币相比,纸币也实在是太单薄了一些,也难怪他们会这么犹豫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试试再说吧…”
咬了咬牙,一个看上去像家庭妇男的男人道,说着他走入了银行附近的一家商店。
而在妇男的身后,老农等人着是一脸紧张的看着他,就好象是在看着一位赴死的英雄一样,就这么一直过了几分钟的样子,那个妇男终于大包小包的走了出来。
“没问题,能花的出去…”
他这是废话,纸币本来就是为了花出去而存在的。
国社政斧在宣布关闭位于东北和其他几个地区的油田后,这本来是一个媒体攻击国社政斧的好时机,尤其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些国家对国社政斧并没有太多善意的时候。
然而媒体们却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转而集中报道另外一个新闻。
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国社政斧在筹谋了数年后,终于正式宣布更改货币制度…
在过去,中国一直都是银本位制国家,在我国货币史上,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虽然当时也通行铜钱和纸币。明朝社会的商业氛围浓厚,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花销也七零八碎,由俭入奢起来。但实行的是银两制,以金属的重量计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没有踏入货币制度阶段。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颁行《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是90%,名为大清银币。但市面上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中国的货币单位。
于是很自然的,在国社政斧成立后,也就一直采用银元作为货币单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