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货郎翻了翻白眼,耸肩道:“还不是流寇闹腾出来的,去年这里有个叫朱八的家伙揭竿造反,后来一个叫种光道的家伙也跟着他一起闹。两人闹完之后,朱八跑进山里去了,种光道则死掉了,大股流寇也跟着朱八进了山,但是还有许多小股流寇,还经常在乡村里窜来窜去,咱们这里的乡绅们就组织了乡勇队,用来对付这些小股的流寇。”
“官兵不管吗?”朱元璋问道。
“官兵?切!”那货郎冷笑道:“倒是管了,一个叫杨洪的千户带人进山围剿了一次,结果被朱八打得裤子都掉了,灰溜溜地逃回了西安府,然后咱们陕*西巡抚大人发话了,那些不是流寇,只是乱民,过阵子下雨了,他们会回来种田的,不必理会……于是……官兵就再也不管了。”
听了这话,马小天赶紧转身,捂着嘴一阵憋笑,差点笑出眼泪。
朱元璋却镇定非常,这种程度的冷笑话,根本不可能让他脸上变色,他对着那个货郎行了个礼:“谢谢兄弟了。”
“客气!”那货郎抬着担子欲走。
朱元璋笑道:“你都卖些啥东西?”
货郎掀了掀担子,只见里面都是些小东西,什么绣花针、灯芯草、扣子、线卷儿……原来是一担子曰用百货。这些东西在城市里随处可买到,不算什么稀奇物事,货郎的生意也不太好,所以精神很糟。
但是朱元璋却看得双眼一亮,这些东西对于山寨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曰用品,山寨就差这些玩意儿呢。
要说有些穿越小说,真的很离谱,主角穿到一个荒山野岭,建个山寨,曰用品都没解决,就先大炼刚铁,直接造枪造炮,火车飞机,夸张得要死。有时候真的很想吐槽他们一句,你衣服都没得穿,怎么就造出飞机了呢?
“明儿个你还来这里卖东西吗?”朱元璋笑问道:“今天我没带钱,明天你还来的话,我找你买。”
货郎一听,赶紧点头道:“明儿还来!”
朱元璋挥了挥手道:“我要的很多,明天你多担一点来,再叫上你认识的卖杂货的朋友们都来,我都一并买了。”
“好咧,这事儿包在我身上。”货郎精神大振,挑着担儿飞也似的去了。
朱元璋带着马小天继续向前走,不一会儿,县城在望。
只见城门口也挺萧条的样子,进出城的人不多,两个没精打彩的老兵驻守在城门两侧,城门外的石墙上贴着几张纸,有几个人围着在看。
朱元璋带着马小天走过去,也站在那儿看。排头第一张,是告示,上面写着,白水新任*县令某某某人赴任到此,让百姓们如何如何一类的。要说这白水也真是好玩,短短几年,换了好几任*县令了。先是陈观鱼、后来换成顾华修,现在又不知道是哪个倒霉孩子来了。反正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今天撸下去一个,明天就会有一个新的来到任。
官僚机构臃肿的问题,朱元璋并不是没有着手解决过,他在建国时定下规矩,一个县里,朝廷正式认可的公务员其实只有七个,但就算这样,县令们还是自掏腰包雇佣师爷,又弄出许多职务来,搞得官员机构还是很臃肿。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你少设几个官员就行了,官场的[***]会将一切规则破坏得一塌糊涂。
这个问题具体要怎么解决,他也还在考虑。
在这张官员的到任告示后面,是几张海捕文书,也就是通缉令,一张大白纸,上面半张画着一个人物头像,线条圆润,很年轻,但是脸孔画得像泼墨山水一样,根本认不出来长成啥样。马小天跟着张樱仙学了几天读书识字了,现在也认得几个字,于是就认真地读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