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第七十九章 大秦尚坊(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虽然说法各有不伺,但是总起来看,当时古人们的主食不外有黍、稷、梁、麦、煎、秫、稻、麻、豆、稔等这几种。

粱,是黍、稷中品种最好的,称为"嘉谷"。《说文·禾部》:“禾,嘉谷也。”《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可见,粱不是贫苦的普通民众的食物。

梁跟现在的大米是不同的,北方旱地同样可以种植。此时胡亥喝的粥正是由梁这种小米熬制成的鲜浓小粥。

麦,是古代中原和北方人的主食。大麦曰辫,小麦曰辣,而麦为统称。有西方学者根据小麦称为"辣",认为小麦是从两河流域传入中国的,这种观点流行很久,但是考古证明早在夏朝时我华夏民族就已经有了种植麦的记录。

麦在秦末时候已经在华夏大地种植的很是广泛,但是,《吕氏春秋·月令》中云:“孟夏之月,……农乃收麦升献,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古人对麦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但从这记载中则又知道麦在当时仍然只是贵族阶层的食物。

胡亥吃的精致小饼就是用小麦精磨成的面粉制作成的,当然这个小麦和大麦不是我们如今的大小麦。

秫,是九种谷物中比较粘的一种,造城的时候可以用到,同样在先秦时代主要用来酿制黄酒,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如此高度数的白酒和后世的烧酒,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水稻同样很早就在华夏大地上种植了,只是稻是水生植物,主要产于南方。

蔬菜,先秦时期,蔬菜称为"蔬"或"蔌"。《尔雅·释器》:“菜谓之蔌。”

在文献记载中现今还能够查到的主要有:昌本,又称昌歇,是一种水革;深蒲,也是一种水草,刚生出的嫩叶可食,长成可织席;韭菜;芹菜;蔓菁,即大头芥菜,俗称芥菜疙瘩;莲藕;水葵;秋葵;竹笋;生姜;葱;山蒜;白菜等。

胡亥桌上的小菜就是用竹笋、蔓菁、昌本精做而成的。

当然碗中的浓粥、手中的小饼以及桌上的蔬菜胡亥除了竹笋还能大概认出点模样来,别的一概是不认识,但是这并不妨碍这厮吃的香。

因为这些东西做的的确很好吃。

赢一来的时候胡亥正“哗啦啦”喝着小米粥,见到赢一胡亥放下碗止住赢一行礼道:“爱卿来的正是时候。来人给赢爱卿上一桌跟朕一样的膳食。”

“谢陛下!”赢一连忙拜谢道。

不一会就有宫女同样给赢一上了一桌跟胡亥同样的早点。

“爱卿,赢六可是跟你一起到了咸阳。”胡亥用筷子夹起一跟小菜丢进嘴里问道。

赢一正默不作声的喝着粥,听到胡亥的话连忙放下碗道:“回陛下,六统领如今已在咸阳驿馆之中等候。要不要下臣现在就召她进宫?”

“爱卿不用拘谨,边吃边说。”胡亥摆摆筷子,“驿馆?嗯,是朕疏忽了,看来应该给你们在咸阳找个落脚的地方了。今天先不说这个,你等等跟朕去个地方。现在先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