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第四十四章 楚地四族(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但是在楚庄王刚刚继位为王时,若敖氏想要取代王族自立,发生了叛乱,最终被楚庄王镇压,并诛灭全族,适才有了王族后裔的昭屈景三大世族的强大。

但是若敖氏并没有在真正被斩草除根。楚怀王时,时任校尉的若敖氏后裔子庄趁怀王昏庸朝政混乱之际,在洞庭一带起兵叛乱。

当时的楚国虽然还是大国强国,但已经是外强中干。子庄起兵势如破竹,很快就将楚国南部全都攻陷,直奔国都寿春而来。

这个时候项氏一族的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祖父只是楚国吴郡的一个都尉。跟随主将率领的两万余楚军截杀子庄不足万人的军队却大败特败。

项燕赶回项氏一族,合族遴选出了八千子弟兵,由族长郑重其事地交给了项燕。举国纷乱之时,项燕一不请王命,二不请兵符印绶,独率八千子弟兵轻装上阵,开始了追歼子庄大军的战事。

长达三年,项燕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淮水、越云梦、过五岭、下湘水、入洞庭,死死咬住子庄叛军不放,历经大大小小四十余战,最终干净地歼灭了这支异常彪悍的叛军,将子庄的首级呈献给了楚王。

经此一战,年青的都尉项燕一举成为楚国名将,项氏江东八千子弟兵则一举成为威震楚国的精锐之旅。项燕也由此掌控了楚[***]权,项氏一族开始在楚国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就是项氏一族的江东八千子弟兵的由来,只是项燕的八千江东子弟兵在大秦灭楚时,已经尽皆跟项燕一起消亡,而如今项羽麾下这八千江东子弟兵正是仿照项燕之八千江东子弟兵所创。

大秦灭楚,项燕开始屡战屡胜能胜,最终却惨败丧命,不仅仅是因为楚国那个时候的国力跟大秦确实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昭屈景三大世族害怕项燕彻底战胜大秦后得到更多的权利。

所以在楚国眼看已经能够抵挡大秦之后,就开始在朝堂之上屡屡对项燕发难,拖项燕后退。最终王翦一战而胜,将楚国彻底送入了深渊。

楚国覆灭之后,大秦屠杀了大多数楚国的世家贵族,而由于项燕是当时楚国的上将军,项氏一族更是大秦严厉打击的对象,以图斩尽杀绝。不过项氏一族却逃了出去。

昭屈景三族虽然同样遭受重创,但是大秦却没有如项氏一样采取斩尽杀绝的态度。

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三大世族在楚地数百年的根基,不是朝夕间就能完全拔起的,更何况后来大秦对楚地采取了安抚政策,给了三族休养生息的机会,三族也一直在舔詆着伤口。

项梁起兵之后,这三族得到消息很快就找上门来。对于三族投效打的什么念头,项梁心知肚明,但是他更清楚仅靠项氏一族是不可能战胜大秦的。

项氏一族需要这三族在楚地数百年积累的人脉、财富,而昭屈景三族同样需要项氏一族的军队战力。双方心照不宣,自然是相处一片融洽。

严格说起来项燕的死乃至楚国的灭亡都跟这三大世族脱不了干系,项梁同样对这三大世族厌恶之极。但是项梁同样知道,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既已起事,那么四大世族之间现在谁都离不了谁!

项羽听到项梁的话,嘴巴张了张还想说些什么,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反驳项梁的话语,闷哼一声却不在开口。

“禀报将军!三位家主都已至府中,此刻正在大堂中等候!”一个亲卫进来禀报道。

项梁挥手让亲卫退下,对着一脸不服之色的项羽叮嘱道:“三族族老已至,侄儿随我一同前去相见吧,休要再口出先前之言。叔父自有主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