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和黎平相比,更穷、更落后。
历史上,红军长征时期[***]四次流泪,其中的一次就发生在剑河:一个干人老婆婆倒毙在路旁,她的小孙子站在一边向红军乞讨。[***]见此情景禁不住落泪,让红军战士掩埋了老婆婆,带走了那个小干人。
在剑河各村镇宿营的红军部队,严格遵守纪律,秋毫不犯。
剑河的各族群众好奇地打量着这支来自远方的部队:公买公卖,说话和气。听说有个老百姓以23块大洋的价钱卖给红军一头猪,乖乖,足足比平时多卖6块大洋。这下,消息在各村寨传开了。相对比较富裕的人家和生意人都出来了,招呼红军宿营的,帮助红军采买物资的,拿出自己的特产和红军交换的,贫穷落后的剑河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小繁荣。
17曰,红一军团占领台前,台前县长携带税银逃跑。红军主力在剑河、台前广泛发动群众,镇压土豪,开仓放粮。
17曰下午,就在红军主力在剑河、台前轰轰烈烈的发动群众的时候,湖南通道县溪口出现了许多人都想不到的一幕:湘军刘建绪部骑兵团在高级参议刘晴初的带领下,正在向红军移交武器弹药。
刘一民给何健和李宗仁、白崇禧的信,蔡中、刘建立、李清、吴征都是看过的。给何健的信大家只是认为不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何健太反动,对红军一向是赶尽杀绝。不过,以湘军俘虏和何健交换武器弹药,虽说不大可能,但总算是有点由头。至于给李宗仁、白崇禧的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那两个人是什么人?随时都敢和蒋介石翻脸开仗,刘一民竟敢去太岁头上动土,也有点太不知高低了。所以,当17曰早上一起床,刘一民安排部队准备去溪口和牙头堡接受武器、交换俘虏时,几个人都认为新师长是不是昨天晚上激动的没睡好,好像还在发癔症呢。
刘一民也不解释,命令李清率工兵营前往溪口接受湘军武器弹药,特别注意俘虏押送中不能出现伤亡,部队出发前,他要和湘军俘虏见个面。接着又命令吴征率辎重营前往牙屯堡接受桂军武器弹药。
蔡中提出,二人各带一个营太少,万一湘军或桂军翻脸,恐怕会吃大亏,应该出动主力。
刘一民说:“政委放心,这只是两军正常交易,不会有事情的。假如出动主力,就不是交换战俘、接受武器弹药了,那是打仗。我们和湘军、桂军之间暂时无仗可打。”
蔡中问:“你怎么就知道湘军和桂军不会趁机设伏消灭我们呢?”
刘一民说:“军阀都是那个德姓,欺软怕硬。何健是被我们打怕了,又急于利用这些俘虏组建恢复三个师,不但不会伏击我们,估计还会怕蒋介石、中央军知道,所以他会派亲信快速完成交易的。至于李宗仁、白崇禧,更没有问题,他们恐怕还盼望着我们用他们提供的弹药,把中央军打个落花流水呢?”
蔡中疑惑地说:“不可能吧!记得你曾经说过,桂军虽然和蒋介石有矛盾,但是在消灭红军上是一致的。你还说,湘江战役时候我们红军吃了轻敌的亏,没有意识到桂军会和我们拼命。”
刘一民笑了,想不到蔡中把他说过的话记得这么清楚!笑完了,对蔡中说了一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就拉着蔡中去看即将释放的陶广、章亮基和六个湘军旅长去了。
菁芜州街口的大路上,李清率工兵营已经将湘军俘虏排好了队伍,陶广、章亮基和一群军官站在前面,后面是1300名湘军轻伤员排成的三路纵队,全副武装的工兵营战士在队伍前后、左右严密警戒。
看见刘一民和蔡中过来,李清率领工兵营长何明亮、教导员任超然一起跑步上前,敬礼后,李清大声报告:“报告师长、政委,队伍已集合完毕,准备出发,请指示!”
刘一民喊道:“请稍息!”然后就直接来到了湘军俘虏队伍面前。
面对陶广、章亮基,刘一民的心理很复杂。毕竟他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与红军战士对[***]的强烈仇恨心理略有不同。他知道,眼前的陶广、章亮基在抗战时期也曾和曰寇浴血拼杀,章亮基还以身殉国,都是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将领。好在小水、溪口战斗的时候没有把他们打死,不然不知道自己心里会有多后悔。可是红军时期的陶广、章亮基又是剿共急先锋,倒在他们和他们部队枪口下的红军先烈多了去了,杀了他们都不亏。这都是些复杂人物啊!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红军师长,包括陶广、章亮基在内的湘军俘虏军官们全都震惊了。虽然王育英曾经说过这支红军部队的指挥官很年轻,陶广和章亮基以及大部分军官都不相信。不可能的,一个20来岁的娃娃怎么能想出这么狠辣的作战计划,一环套一环的,让人捏着鼻子往里跳。
被关押的这几天,这些俘虏军官们已经在吃饭的时候看见过红军训练时的情景,知道这是一支训练有素、异常强悍的部队。虽然内心都感觉自己败的有点冤枉,但是和这样的红军部队交手,就是同等兵力拉开架势打,估计也还是难逃一个“败”字。但是,他们万万想不到,这支红军部队的指挥官竟然真的象王育英说的那样年轻,苍天不公啊,怎么能让他们这些战场宿将败在一个洋学生一样的娃娃师长手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