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军团部后,刘一民和罗荣桓碰了头,就给各师发电报,要求一是做好屯垦农场的秋收准备工作,二是要求把屯垦农场移交给红二、六军团的13师和独四师全体动员,准备在驻地帮助老乡搞好秋收,切实做到颗粒归仓。
忙完后,正准备回家,黄文虎就进来报告说有人找他。
刘一民问是谁?
黄文虎迟疑了一下,报告说是昨天见过的两个女记者,说是还想深入采访军团长。
刘一民一听是女的,头都大了,连说不见、不见,有事让她们去找蔡主任。
黄文虎出去不久,就听门口传来了一句女声:“当个军团长有什么了不起,好大的架子,我们报纸可是有好几十万读者呢?别人想让我采访我还没有心情呢!”
刘一民心里一笑:对老子使激将法,会有用么?刚想着得批评李成毅,怎么让这两个女记者堵到了军团长办公室门口,就听一个柔柔的声音说道:“李洁,别这么说,可能刘军团长确实忙,不方便。我们走吧,明天再来。”
那先前说话的女记者又开腔了:“黄薇,都是你,非要采访他,明显人家看不起我们报纸,看不起我们上海来的记者,这不是让我们丢脸么?不行,我今天就不走了,在这里等着,我看他能不出办公室?”
接下来,就听见李小帅、黄文虎阻止的声音:“记者小姐,这里禁止大声说话,请你们去找蔡主任吧!请不要让我们为难。”
刘一民不想再等了,这天天这么忙,哪里有精力应付这些记者,老子是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陕西军区司令,不是新闻发言人!马上就抓起桌上的电话,要蔡中立即把这两个女记者请走,不要影响他工作。
蔡中说这两个记者昨天采访后,各自都已经写出了一篇稿子,他看了,确实是在宣传红军,也已经发回上海了。现在她们提出要进一步采访,下午都来了,等了很长时间了,军团长如果不是很累,最好接受采访,要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能让上海人了解我们红军,这机会太宝贵了。红军总政治部再三要求军团长接受采访,就是这个意思。要不,他过来陪着接受采访?
刘一民气呼呼地挂了电话,喊李小帅进来,问那两个记者走了没有?
李小帅报告说没有,在门口等着呢!
刘一民想想,觉得自己很好笑,可能是被唐星樱她们几个的感情纠葛吓怕了,一听说是女的就烦,就想拒之千里之外。这女的也没有什么,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人见人爱的程度,怎么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看来,自己还是面嫩啊!再说了,这个时候,上海的新闻事业确实还很发达,有许多新闻随时都可以传遍世界,确实是难得的宣传机会。既然红军总政治部要求接受采访,这些记者就可能是进步人士,不能冷了她们宣传红军的心。
想到这里,刘一民就让李小帅去请两个记者进来,倒上水,然后去请罗政委和蔡主任也过来。
两个女记者进来后,刘一民请她们坐下,询问她们还要采访什么事?
起先说话声音比较大的那个姑娘就说了:“刘军团长,我是上海《字林西报》的记者李洁,经过这段时间的采访,我们对[***]的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曰的目的都了解了,对红军在陕西发展生产、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举措也了解了不少。下来,我想提一个问题,请问刘军团长,曰本人早就占领了东北,长城以外都是曰本人的势力,华北也危在旦夕,既然红军要北上抗曰,为什么不向东北进军,而是在陕西停止不前?难道真的象有的报纸宣传的那样,红军喊的是抗曰口号,行的是抢占地盘之实?”
刘一民看了一眼已经走进来坐下的罗荣桓和蔡中,慢慢说道:“《字林西报》应该是一家英文报纸吧?据说是上海乃至中国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了。李小姐能在这家载誉中外的报社供职,说明李小姐是精通中英文、学贯中西的才女了。认识你很高兴,我也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李洁马上眉开眼笑:“谢谢刘军团长的夸奖,也谢谢你如此了解我们的报纸,我很高兴、很自豪。”
刘一民喝了口水,说道:“我们红军为了北上抗曰,8万人马离开江西苏区北上抗曰,但蒋先生和国民政斧不让我们北上,一路围追堵截,导致我们红军骨干部队伤亡很大。到陕西后,我们需要在这里休整补充,训练部队。这些事情,正常人稍微一想就明白。至于你说的我们为什么不向东北进军,有三个原因:一是陕西周围都是由[***]驻守,我们红军要想向东北进军,必须得通过[***]防区,这就要发生战斗,无论死的是红军战士还是[***]战士,损耗的都是中国的国防力量。我们红军不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所以,我们和国民政斧谈判,待谈判有了结果,国共双方就会对抗曰战略有明确部署。二是由于中曰两国实力悬殊,双方军队装备、训练差距过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抗曰战争是个持久战,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战役解决问题。现在曰军在东北兵力雄厚,拥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大炮和坚固的工事,此时,让我们只有破旧步枪和手榴弹的红军去直接进攻东北曰军,无异是让我们白白送死。到时候,不但东北夺不回来,我们红军恐怕也要消耗殆尽,结果是损耗我们持久抗战的力量,正中曰本鬼子下怀。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说我们就不向东北进军了,而是要掌握进军的时机。等我们发展了,东北失地我们是一定要收回来的,一寸土地都不能少,而且是越快越好。三是陕西连年灾荒兵乱,人民困苦不堪,我们红军来后,实施土改政策,让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社会稳定。我敢断言,要不了三年,陕西就会恢复元气,成为我们抗曰战争的坚强后方。至于一些不顾事实、一味欺骗群众的污蔑宣传,我不想再说什么,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的回答不知道你是否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