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奉文还没有给华中派遣军发报,就接到了西尾寿造就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和组建第十三军的通知。杉杉元心里直嘀咕,这要是一战成功的话,算是自己的功劳呢还是西尾寿造的功劳呢?
杉杉元并没有嘀咕太久,西尾寿造到南京并完成十三军编组工作后,马上就给杉杉元拍来了电报,请求华北方面军配合,在苏皖地区彻底消灭八路军刘一民部。
杉杉元心里感叹,西尾寿造不愧是当过第二军司令官,一上来就看到了战机,英雄所见略同啊!
感叹之余,杉杉元把山下奉文和武藤章制定的作战计划通报给了西尾寿造,并邀请西尾寿造到北平来,共商大计。
西尾寿造看了杉杉元的作战计划,拍案叫绝。
原来,山下奉文和武藤章两个,一个是擅长奇袭的猛将,一个是擅长搞阴谋诡计的家伙,两个人制定的作战计划别处一格,并不是调动大军四面合围扫荡苏皖地区,而是剑走偏锋,要用扫荡山东八路军根据地为鱼饵,调动刘一民回援,在陇海线上集聚重兵,布置大纵深的伏击圈,以逸待劳,彻底消灭回援山东的刘一明煮力。
西尾寿造带着参谋长河边正三马上飞到了北平,和杉杉元、山下奉文密谋起来。
武藤章这家伙,前段时间对曰本的侵华战略进行了反思,得出了侵华战争最好见好就收的结论。可惜的是他的官职太小,曰军大本营的大人物们忙着督促汪精卫尽快成立汉歼政斧,忙着关注诺门罕地区战事,听了他的话就当放屁一样,没人理会他。现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齐聚北平,武藤章觉得,只有好好地策划这次消灭刘一明煮力的作战,才能让杉杉元和西尾寿造真正认识自己的才华,进而重视自己的意见。
武藤章打起精神,把部队如何快速隐蔽调动、战场设置、后勤保障等都考虑的头头是道。
按照武藤章的设想,只要曰军重兵扫荡山东八路军某个根据地,围歼八路军一部,刘一民非要回援不可。只要刘一民回援,必过陇海路。而且,刘一民部返回山东,最可能是返回鲁东南地区,并向泰沂山区靠近。那里是八路军的老巢,刘一民部的战略物资应该都隐蔽在那里,他的部队外出作战时间不短,油料之类的必然急需补充。因此,这个陷阱就设在徐州与连云港之间最方便进出鲁东南的地区。
万一八路军去鲁东南,而是从徐州西边进入平原地区,那也不怕,守着铁路线和主干公路,部队调动迅速,完全可以在鲁南微山湖地区形成包围圈,同样可以全歼刘一民部。
退一步讲,就算是刘一民撕开包围圈逃脱,那也没什么,只要让他的部队受到重创就行,也算是达到了部分战役目的。
说实话,杉杉元和西尾寿造都是厉害人物,包括山下奉文、河边正三也都是曰军中的杰出将领。武藤章的设想大胆新奇,而且确实有可取之处。还有一点,武藤章没有说,杉杉元和西尾寿造心里明白,那就是中国的事情复杂,[***]和国民党是宿敌,现在他们虽然合作抗战,但毕竟是两根藤上的瓜,扭不到一起去。就是国民党和[***]内部,那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实力。刘一民在苏皖地区打仗,蒋介石就未必高兴,他不会眼睁睁看着[***]再把苏皖地区占了去的。说不定蒋介石会严令刘一民尽快返回山东呢!刘一民想不回援山东都不行。
事实也证明了杉杉元和西尾寿造的猜想。八路军攻占五河县城、盱眙县城后,并没有向淮河以南继续攻击。以刘一民吃肉不吐骨头的姓格,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刘一民很可能就要返回山东了。
当然,这只是杉杉元、西尾寿造等人的判断,还需要情报支持。
皖东北和苏北,此时还不是巩固的根据地,八路军南下部队这一全力发动,必然有汉歼逃往曰军据点,曰军也就得到了情报。综合各方面情报,曰军已经判明,在皖东北、苏北展开的八路军有大批骑兵、有汽车、坦克、装甲车。不用说,这是刘一民部的主力。要是一战能消灭刘一民教导师主力,那以后华北的仗就好打了。
杉杉元和西尾寿造心意相通,决心很快就定了。华中派遣军从第十一军抽调第六师团、第九师团坐船沿长江南下,直接到连云港登陆。华北方面军以驻守济南、泰安、兖州部队,对济南地区、泰西地区八路军发动大规模扫荡,以驻守鲁南的第十师团对鲁南地区的苏鲁战区于学忠部发起攻势作战,务必一举击溃之,吸引刘一民快速回援。从驻守豫东部队抽调兵力通过铁路秘密向徐州运动,封堵徐州以西的刘一民部北上通道。以第六师团、第九师团和驻守徐州的第一一四师团、在青岛的近卫师团一个旅团为主力,配以重炮部队,在陇海线东海地面部署伏击圈,一举歼灭刘一民南下部队主力。
计划一定,杉杉元、西尾寿造当即发布命令,曰军开始了秘密部署。
这话说起来罗嗦,实际上曰军的效率很高,都是在西尾寿造抵达北平的当天完成的。
为了不使情报泄露,华北方面军对西尾寿造造访北平严格保密,杉杉元也没有安排西尾寿造去喝花酒,而是吃了顿便饭,就安排西尾寿造返回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