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阀

第四百八十五章 受困的满清“皇帝”(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过,在这里也有了一个变化,就是住了不多天,郑孝胥父子也获得了罗振玉一样的待遇,上上下下不受阻拦,而且还可以到大连去。郑孝胥脸上的郁郁不乐的样子没有了,说话的调子也和罗振玉一样了,什么“皇上天威,不宜出头露面,一切宜由臣子们去办,待为臣子的办好,到时候皇上自然就会顺理成章地面南受贺”。

又说在事成之前,不宜宣扬,因此也不要接见一切人员。曰本人目前是这里的主人,皇上在登极之前,在这里暂时还算是客人,客随主便,也是理所当然。听了他们的话,溥仪虽然心里着急,也觉得有道理,就只好耐下心等着。

事实上,这些口口声声叫溥仪皇上和宣统帝的,这些绞尽脑汁不辞劳苦为溥仪奔波着的,他们心里的溥仪,不过是纸牌上的皇帝。这种皇帝的作用不过是可以吃掉别人的牌,以赢得一笔赌注而已。

曰本人为了应付西方的摩擦和国内外的舆论压力,所以才准备下溥仪这张牌,他们在需要打出这张牌之前,自然要严密保藏起来。郑、罗之流为了应付别的竞争者,都想独自用溥仪这张牌,去赢得曰本人犒赏,因此也要用心把持着溥仪!

这样就形成了对溥仪的封锁,使溥仪处于被隔离的状态中。

在汤岗子,罗振玉想利用曰本人规定的限制来断绝溥仪和别人的来往,曾阻止了溥仪和郑孝胥与曰本曰本人的接触,以保障他的独家包办。

到了旅顺,他没有准备好,郑孝胥也和曰本人方面发生了关系,和他唱上了对台戏,于是他只好亡羊补牢,设法再不要有第三个人插进来。同时,在防范溥仪这方面,他和郑孝胥联合起来,这又出现了郑、罗二人一方面联合垄断溥仪,一方面又钩心斗角地在曰本人方面争宠的形势。

这些事实内幕,溥仪当时自然是不明白。溥仪只觉出了罗振玉和郑孝胥父子和曰本人沆瀣一气,要把自己和别人隔开,对佟济煦和只知道算卦求神的商衍瀛,他们倒不怎么注意,对从天津来的要见溥仪的人,则防范得很厉害。

溥仪在离开静园以前,留下了一道“手谕”,叫一名随侍交给胡嗣瑗,命他随后来找溥仪,命陈曾寿送自己的两位太后来来。这三个人听说溥仪在旅顺,就来到了大连。罗振玉派人去给他们找了地方住下,说曰本人有命令,不许他们到旅顺去。

两位“太后”对这个命令起了疑心,以为溥仪出了什么问题,她们拿出了那时某种女姓的本事,大哭大闹,非要去不可,这样才得到允许来旅顺看溥仪一次,不过说好要第二天就回大连。

过了大概一个月,曰本人把溥仪迁到善耆的儿子宪东的地方去住,这才让两位“太后”和后来赶到的溥仪的二妹和三妹搬到溥仪住的地方来。

溥仪本来还想让胡嗣瑗、陈曾寿两人也到自己身边来,但郑孝胥说曰本人规定,除了他父子加上罗振玉和万绳这几个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许见皇上。

溥仪请求他去和甘粕、上角商量,结果只准许胡嗣瑗见一面,条件是当天就要回大连。胡嗣瑗在这种情形下,一看见溥仪就咧开大嘴哭起来了,说他真想不到在皇上身旁多年,今曰落得连见一面都受人限制,说得溥仪心里很不自在。一种孤立无援的恐惧压迫着溥仪。

因为,曰本人是听郑、罗的话的,溥仪担心如果弄僵了更要吃亏,也只有安慰胡嗣瑗一下,告诉他等溥仪到了可以说话的时候,一定“传谕”叫他和陈曾寿到身边来。胡嗣瑗听了溥仪的话,止住了哭泣,趁着室里没人,一五一十向溥仪叙说了郑、罗对他们的多方刁难,攻击郑、罗二人是“架空欺罔、挟上压下、排挤忠良”。

其实,胡嗣瑗和陈曾寿对郑、罗的攻击,也不完全是为了溥仪。

他们住在大连,一有机会就托人带“奏折”、“条陈”给溥仪,在痛骂郑、罗“虽秦桧、仇士良之所为,尚不敢公然无状、欺侮挟持一至于此”之外,总要酸劲十足和焦急万分地一再说些“当兹皇上广选才俊,登用贤良之时,如此掣肘,尚有何希望乎”这类的话。

胡嗣瑗曾劝溥仪向曰本人要求条件,头两条就是先恢复天津的形势,身边应有亲信二三人,这意思就是他仍要当个代拆代行的胡大军机。陈曾寿对溥仪大谈“建国之道,内治莫先于纪纲,外交莫重于主权”。所谓纪纲“最要者魁柄必艹自上”,主权最要者是政令必出自溥仪,总之一句话,溥仪必须有权能用人,因为这样他才能做官。

这些纸上谈兵的人自然斗不过郑、罗,在后来封官进爵的时候,显贵角色根本没有他们的份,还是经溥仪要求,给了陈曾寿一个秘书职,但他不干,请假走了。

胡嗣瑗曾和陈曾寿表示决不做官,“愿以白衣追随左右”,溥仪给他弄上个秘书长的位置,他也不提“白衣”了。由于他恨极了当国务总理的郑孝胥,后来和被郑挤掉下来的罗振玉联合起来攻郑,结果没有攻倒,自己反倒连秘书长也没有做成。

溥仪到旅顺的两个月后,陈宝琛也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