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一起摇头:“不知道。”
想想也是,甄瑶引以为豪的曾祖父和曾叔祖都同时下狱,自己家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去打听别人的事。安慰了几句之后,便告辞回到了屋里。
这天晚上,左少阳正心神不宁坐在屋里,客栈小伙计又一次神秘地前来拜访。
等白芷寒离开之后,客栈小伙计从怀里摸出一张纸,递给了左少阳:“左公子,杜寅杜大爷说你把这房契错放进了信封里了,让小的交换给您。”
左少阳没有接,低声问道:“杜淹杜老太爷……,他,真的死了吗?”
客栈小伙计脸上笑容丝毫未减,低声道:“小的只是奉命行事,别的事情都不知道。”他将那房契放在桌上,推到左少阳面前,又从怀里取出一个大信封,放在左少阳面前:“这是杜大爷给您的谢礼。”
“我不要!”左少阳甚至都没有问是什么谢礼,他现在只想脱身事外。将信封推了回去,“我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京城回老家?”
“呵呵,公子说笑了,没有人禁锢公子的行踪,若公子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的。只是,过完年,公子又得回来京城。”
“那当然,我爹还要接着打这场官司呢!”
客栈小伙计神秘兮兮摇摇头:“不为了这个,左公子也得来一趟。”
“为什么?”
“公子看了这信封里面的东西就知道了。”
左少阳到底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拿过信封撕开了,里面是一张纸,取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张吏部的科举解状收讫回执文牒,也就是各州举人到随物入贡进京之后,到吏部报道,交递证明文状,礼部开具的收据,同时也是通知参加开春之后春闱会试的准考证。考试时间是正月二十五曰。
左少阳定睛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只见这文牒上的持有人,竟然写的是自己的名字,注明的原籍也是自己的,取解地却是京兆!会试科目是“医科”。
杜淹给自己的谢礼,竟然是一份参加医科京城会试的准考证!
唐初的科举远没有明清后代严格,原则上参加科举的各州举人,要通过本州组织的县试、州试,通过之后,由所在州给予“解状”,也就是资格证明,取得贡生资格,才能随物入贡,进京参加全国的会试。但是,唐初由于科举刚开始不久,很多制度不太规范,贡举制度也是这样,特别是不太被人们重视的“医术科举”等其他杂类科目,只要有专门人才,是可以由朝廷高官直接给予参试解状的,这些人一般都是以京城贡生名义出解,也就是作为京城地区的贡生,直接参加全国姓的会试。
唐初科举实行双轨制,也就是科举和保举并行,不仅要科举及第,还要高级官员或者朝廷认可的社会名流的举荐,最终才能算通过,从而取得做官的资格。类似左少阳这种由朝廷高官的直接保举参试,不仅是直接参加会试的通行证,同时也是高官的保荐,也就是说,只要左少阳科举成绩合格,就及第了。
不言而喻,这种朝廷高官的直接保荐参试,比正常途径的贡生更容易获得及第。
左少阳已经对唐朝的科举制度有所了解,见到这份天上掉下来的参加会试的文解回执,他很纳闷,为什么杜淹要自己参加科举?而且没有征求自己的意见。
左少阳疑惑地望着客栈掌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